词语:蓑笠
蓑笠的拼音:suō lì
蓑笠的字数:2字
蓑笠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蓑笠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特别适用于农民、劳动者的形象描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表示他勤奋、踏实、肯吃苦。
例句
1. 他每天早晨戴着蓑笠,去田间劳作。2. 这个农民戴着蓑笠,一边劳作一边唱着歌。3. 他的工作态度很蓑笠,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基本含义
指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基本解释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工作,深入了解中国农业文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农民相关的成语,比如“稻草人”、“农耕”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戴着蓑笠,去田里耕地。2. 初中生:农民伯伯戴着蓑笠,一边劳作一边唱着歌。3. 高中生:他的工作态度很蓑笠,从不马虎。
故事起源
蓑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中国社会以农耕为主,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象勤劳朴实。因此,人们用蓑笠这个形象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
英文翻译
1.straw or palm-bark rain hat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蓑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农民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蓑笠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蓑和笠,分别指蓑衣和草帽。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喻的意义。
详细解释
蓑笠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蓑指蓑衣,是农民常用的雨衣,用来保护身体不被淋湿;笠指草帽,用来遮阳。蓑笠成语的意思是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戴着蓑衣、戴着草帽,形象朴素,勤劳务实。同时,蓑笠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表示一个人朴实、勤劳、务实。
拆字解意
蓑的意思:
(1)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组词】:蓑衣。蓑笠。
(2) 用草覆盖。
笠的意思:
(1)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例句】:斗(dǒu )笠。竹笠。草笠。
(2)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组词】:笠盖。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