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誓戒
誓戒的拼音:shì jiè
誓戒的字数:2字
誓戒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做出严格的限制,以保持纯洁或正直。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自律,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规范行为。
例句
1. 他立下誓戒,决心不再接触电子产品,专注于学业。2. 这个组织的成员都发誓戒酒,以维护自己的健康和清醒的思维。
基本含义
发誓立下戒律。
基本解释
(1).约束训戒。《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 郑玄 注:“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 林尹 今注:“誓戒,约束警戒之也。祭祀大事,恐其失礼,先告之以失礼之刑而誓戒之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誓戒大臣,大祀攸举。”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听其言也厉》:“居官则告諭可以当鞭朴,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
(2).约束训戒的言辞。《清史稿·礼志一》:“大祀前三日,帝致斋大内,颁誓戒。辞曰:‘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有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以丰富你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发誓戒吃零食,专心学习。2. 小学生:我发誓戒掉玩手机,每天都要读书写作业。3. 初中生:我立下誓戒,决心不再拖延,要提高学习效率。4. 高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我发誓戒掉所有的娱乐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
故事起源
关于“誓戒”成语的具体故事尚无确切记载。然而,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并且常常被用来形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记忆技巧
记忆这个成语的一个方法是将其与一个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庄严地发誓,并在他的周围画上一个戒指,以表示他对自己的约束和承诺。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誓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誓”意味着发誓,立下誓言;“戒”意味着戒律、戒止。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发誓并立下戒律,表示他将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和戒律。
拆字解意
誓的意思:
(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组词】:誓师。誓词。誓愿。誓死。
(2) 表示决心的话。【组词】:发誓。宣誓。立誓。
戒的意思:
(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
(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
(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
(5) 古同“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