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簧舌
簧舌的拼音:huáng shé
簧舌的字数:2字
簧舌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簧舌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能言善辩、口才了得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辞令和语言技巧非常高超,能够用言辞取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内容空洞、欺骗他人的人。
例句
1. 他的簧舌使得对方无话可说,赢得了辩论的胜利。2. 这位演讲者的簧舌令人佩服,能够用精彩的演讲技巧打动观众。
基本含义
指人说话时能言善辩、能够巧妙地运用辞令和语言技巧。
基本解释
◎ 簧舌 huángshé
[tongue] 管风琴内或管乐器内簧片可自由振动的一端
延伸学习
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口才和辞令的重视,以及古代中国辩论和演讲的传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能言善辩,真是个簧舌。2. 初中生:我们班的辩论比赛中,小明展现出了他的簧舌,成功地说服了评委。3. 高中生:政治课上,我们讨论了很多热点问题,同学们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簧舌,争得面红耳赤。4. 大学生:在辩论社团的比赛中,他的簧舌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最终获得了冠军。
故事起源
簧舌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故事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主父的贵族,他的言辞技巧非常高超,能够巧妙地运用辞令和语言技巧。有一次,他在晋国的国君面前,用口才和辞令巧妙地回答了一些问题,使得国君对他赞叹不已,称赞他“簧舌”。从此,簧舌成为形容能言善辩的人的成语。
英文翻译
1.{工声} languid; striking blade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簧”和“舌”两个字形象化地联想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簧片有弹性和灵活性,而舌头是人言辞的工具,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示人巧妙运用言辞的能力。
词语结构
簧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详细解释
犹簧口。 唐 陆龟蒙 《感事》诗:“古来信簧舌,巧韵凄鏘曲。”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我歹煞波也自箇圣贤种子,怎肯把七尺之躯与人簧舌?”
拆字解意
簧的意思:
(1) 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组词】:簧片。笙簧。双簧管。巧舌如簧。
(2) 〔双簧〕a.曲艺的一种;b.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
(3) 器物里有弹力的机件。【例句】:弹(tán )簧。锁簧。
舌的意思:
(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组词】: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2) 语言辩论的代称。【例句】:舌战(激烈议论)。
(3) 像舌头的东西。【组词】:帽舌。火舌。
(4) 铃或释中的锤。
(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