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巾帼
巾帼的拼音:jīn guó
巾帼的字数:2字
巾帼的结构:AB式
基本解释
◎ 巾帼 jīnguó
[women in general]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诸葛亮数挑战,帝( 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晋书·宣帝纪》
巾帼英雄
反义词
详细解释
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晋书·宣帝纪》:“ 亮 ( 诸葛亮 )数挑战,帝( 司马懿 )不出,因遗帝巾幗妇人之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后因以为妇女的代称。 明 沉璟 《义侠记·征途》:“鬚髯辈,巾幗情,人间羞杀丈夫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媪亦以陶椀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幗。”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幗英雄著义声。”
基本含义
指女子,尤指有才干或有杰出成就的女子。
使用场景
巾帼一词常用于表扬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优秀表现,如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可以用于描述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功、学术上的突出表现、社会贡献等。
故事起源
巾帼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据说,战国时期,主父偃的妻子在丈夫被困时,为了救夫,勇敢地穿越战场,用衣巾为夫人遮挡箭矢。后来,主父偃得以脱困,他称赞妻子的勇敢行为,称她为“巾帼”。此后,巾帼成为了称赞女性勇敢和才干的代名词。
词语结构
巾帼是一个名词,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1. 她是一位巾帼英雄,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 这位科学家是当代巾帼,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记忆技巧
可以将“巾帼”与女性头巾的形状联想在一起,形成视觉形象记忆。同时,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中主父偃妻子的勇敢行为来加深对巾帼的印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和角色,以及现代社会中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我们班的巾帼,成绩优秀,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2. 中学生:她是一位巾帼,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内顶尖的大学。3. 大学生:她是一位巾帼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广受赞誉。4. 成年人:她是一位巾帼企业家,她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5. 老年人:她是一位巾帼,她的慈善事业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拆字解意
巾的意思:
(1)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组词】: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巾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巾巾英雄”)。
帼的意思:
◎ 古代妇女的头巾、帕。【例句】:巾帼英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