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词典 >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词语: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拼音:jiǎ zhuàng xiàn ái

甲状腺癌的字数:4字

甲状腺癌的结构:ABCD式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个问题、情况或事态的严重性,强调事情已经变得无法挽回或无法解决。

例句

1. 这个项目的失败已经达到了甲状腺癌的程度,无法挽回。2. 这场火灾已经蔓延到了整个建筑物,形势已经变得像甲状腺癌一样恶劣。

基本含义

指甲状腺恶性肿瘤,形容事物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基本解释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或家人与医生偶然发现颈部甲状腺有质硬而高低不平的肿块,多无自觉症状,颈部肿块往往为非对称性硬块。肿块易较早产生压迫症状,如伴有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局部压痛等压迫症状,颈静脉受压时,可出现患侧静脉怒张与面部水肿等体征。特别在甲状腺肿大伴有单侧声带麻痹时,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

甲状腺癌 - 简介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有增长趋势。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未分化癌(15%)、髓样癌(7%)。其中乳头状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临床上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时不易鉴别,处理亦感到困难,故需加以重视。此外,还可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癌,也有少见的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等。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甲状腺癌 - 流行病学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癌症的1%,在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癌特别是低分化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很高。据国际癌症学会资料统计,各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我国上海市1960年发病率为1.02/10万,1972年为2.39/10万,1978年已升高对3.80/10万。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华山医院统计,两院於1975~1985年共收治甲状腺疾患6432例,其中甲状腺肿瘤4363例,甲状腺癌占435例,为甲状腺全部肿瘤的10.1%.甲状腺癌以女性发病较多,男女之比1∶2.58,以年龄计,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与一般癌肿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较多发生于青壮年,其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

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年龄分布亦异,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腺癌占绝大多数,而源自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仅占1%.乳头状腺癌分布最广,可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至百岁老人,滤泡状癌多见于20~100岁,髓样癌多见于40~80岁,未分化癌多见于40~90岁。

甲状腺癌 - 临床表现

由于甲状腺癌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其临床表现也因此各不相同。它可与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同时存在,多数无症状,偶发现颈前区有一结节或肿块,有的肿块已存在多年而在近期才迅速增大或发生转移。有的患者长期来无不适主拆,到后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性骨折、声音嘶哑、呼吸障碍、吞咽困难甚至Horner综合征才引起注意。局部体征也不尽相同,有呈甲状腺不对称结节或肿块,肿块或在腺体内,随吞咽而上下活动。待周围组织或气管受侵时,肿块即固定。

1、乳头状癌

是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总数的3/4;病灶一般为单发,体积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径在0.5cm以下,称之微癌;直径在1cm以下的称之为隐癌,大的病灶直径可大于10cm。小的肿瘤常常是实质性病灶,而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性变。囊变者可见囊壁有葡萄簇样结节突出囊腔,腔内存有陈旧性血水。该型癌肿一般无包膜,仅5%有不完整包膜。在显微镜下有些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乳头大小不等,长短不一,常见三级以上分支,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囊,细胞大小均匀;核小、分裂少见。乳头状癌常伴有滤泡状癌的成份,但肿瘤的命名仍为乳头状癌,而不称为滤泡状癌或者混合型。如果乳头状癌中含有未分化癌的成份,而命名应为未分化癌,也意味着这一种未分化癌可能是乳头状癌的进一步恶化。有时肿块很小,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见被发现。本癌恶性度较低,10年存活率可达88%。乳头状癌在临床上常有甲状腺区孤立性结节,直径多在lcm以上。隐伏性癌多见于尸检,或在已发生颈区淋巴结转移时发现肿块。

2、滤泡状癌

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肉眼检查时看到滤泡状癌是一种实质的具有包膜的肿瘤,包膜上常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较小的癌肿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切面呈红褐色,常可见到纤维化,钙化出血和坏死。组织学上,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所构成。分化良好者,滤泡结构较典型,细胞异型性亦较小。这时与腺瘤不易区别,需依靠包膜或血管浸润来确定病理诊断。分化不良者滤泡结构较少,细胞异型较大,核分裂象亦多见,可呈条索状实性的巢状排列。有时癌细胞穿出包膜进入多处静脉中形成癌栓,常常成为远处转移的起点,所以滤泡状癌多见于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占19%~25%。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与乳头状癌相类似,但癌块一般较大,较少局部淋巴结转移,而较多远处转移。少数滤泡状癌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以出现呼吸道阻塞等症状。

3、甲状腺髓样癌

又称C细胞癌(C-cell carcinoma)是由滤泡旁细胞(即C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APUD瘤,约占甲状腺癌的5%~10%,40岁~60岁为高发期, 部分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0%的肿瘤分泌降钙素,产生严重腹泻和低血钙症,有的还同时分泌其他多种激素和物质。肉眼观:单发或多发,可有假包膜,直径约1cm~11cm,切面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光镜下:瘤细胞圆形或多角、梭形,核圆或卵圆,核仁不明显。瘤细胞呈实体片巢状或乳头状、滤泡状排列,间质内常有淀粉样物质沉着(可能与降钙素分泌有关)。电镜:胞浆内有大小较一致的神经分泌颗粒。[2]

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进一步阐明了这种特殊类型的癌。并命名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10%,瘤体一般呈圆型或卵圆型,边界清楚,质硬或呈不规则形,伴周围甲状腺实质浸润,切面灰白色或淡红色,可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肿瘤直径平均约2~3cm。显微镜下癌细胞呈卵圆型,多边形或梭形,核分裂少至中等;细胞排列呈巢状束带状或腺腔状。间质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淀粉样物,癌细胞多时,淀粉样物较少,反之淀粉样物就多;转移灶中也如此。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是散发性,约10%为家族性。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的症状。约30%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似类癌综合症,或cushing代谢综合症,与肿瘤细胞产物有关。家族性髓样癌的特征如下:①发病年龄较轻,诊断时平均年龄33岁,散发性髓样癌诊断时平均年龄超过55岁。②均为双侧性癌腺叶和多中心病变,肿瘤分布和形态不对称,可能一侧有巨大肿物而对侧仅有组织学征象,但无一例外地均为双侧病变。散发性者多为单侧肿物。③家族性髓样癌癌块较小,由于筛查,也有隐性发现。散发性者癌块直径多超过4cm。④家族性者较少见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更少见,可能因发现较早之故。⑤家族性髓样癌多位于滤泡旁细胞集中处,即腺叶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⑥家族性髓样癌常伴有嗜铬细胞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甲状腺未分化癌

系高度恶性肿瘤,较少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5%~10%,好发于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长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围组织。肉眼观癌肿无包膜,切面呈肉色,苍白,并有出血、坏死,组织学检查未分化癌可分为棱型细胞型及小细胞型两种。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杨,声音嘶哑和颈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

甲状腺癌 - 病理原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甲状腺癌的病因和致病因素的认识逐渐增加,但甲状腺癌的发生原因至今仍未明了。尽管甲状腺癌发生与甲状腺的放射性接触的相关性受到肯定,但大多数甲状腺癌患者从未有放射性接触史,对饮食、性激素、环境影响、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研究结果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本节重点讨论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外的病因和致病因素。

1、碘与甲状腺癌缺碘作用下可引起大鼠发生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流行区的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较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认为,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发生甲状腺肿大。也可能碘缺乏引起甲状腺激素不足,出现甲状腺激素、催乳素、性激素等不平衡和紊乱,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但碘缺乏是否为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目前意见尚不一致。虽然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较非缺碘地区为高,但多为滤泡状甲状腺癌,不是甲状腺癌最多见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甲状腺癌,而在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分化良好甲状腺癌的85%。有资料指出,碘盐预防前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变化。也有资料指出,实施有效的碘盐预防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比例增高。在甲状腺癌的高发地区冰岛、挪威和夏威夷,含碘很高的食物摄取较多,高碘饮食可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放射线与甲状腺癌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中,甲状腺的放射性接触是唯一确定的因素。日本长崎与广岛在原子弹爆炸后,当地居民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对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影响的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放射性物质是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儿童时期接受过放射性治疗,其甲状腺癌发生率有所增高。X线比131I更具有致癌作用,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甲状腺细胞基因突变,并致相当量的细胞死亡,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兴奋TSH分泌增多,可促进细胞增殖而致癌变。

甲状腺癌 - 鉴别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关键是鉴别结节的性质,诊断甲状腺癌前,应与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桥本病,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甲状腺转移癌以及其他恶性淋巴瘤等进行鉴别。

1、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有缺碘的基础,中年妇女多见,病史较长,病变常累及双侧甲状腺,呈多发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平滑,质软,结节一般无压迫症状,部分结节发生囊性变。部分患者可合并甲亢。服用甲状腺制剂后,腺体可对称性缩小。发生癌变时,甲状腺肿块迅速增大并使周围组织浸润,肿块坚实,活动性差。如压迫喉反神经可出现声嘶。还可出现甲状腺上下淋巴结肿大,继而颈深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甲状腺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炎都可能误诊为甲状腺癌。因为两者在临床表现、肉眼检查很相似,如甲状腺不对称性增大,结节状、韧实,与周围组织粘连和固定,但光镜下的表现不同。

(1)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滤泡的破坏,释放出胶体、引起甲状腺组织内的异物样反应。部分患者发病较急,有体温升高,甲状腺肿大、疼痛并放射至耳枕部。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一侧甲状腺变硬,伴有轻压痛,数周后可累及另一侧甲状腺;有的病例可在数月内反复缓解、发作。基础代谢率升高,血清T3、T4可略升高,但甲状腺131I吸收率显著降低,这种分离现象有诊断价值。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补充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病例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多发生在40岁以上妇女,双侧甲状腺慢性、进行性肿大,橡皮样硬度,表面有结节,一般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或固定,颈淋巴结无肿大。临床上难与甲状腺癌鉴别,而且部分与甲状腺癌并存。部分患者有甲减的表现,如黏液性水肿。甲状腺扫描可见131I分布稀疏,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

(3)硬化性甲状腺炎(Riedel病):又称纤维性甲状腺炎,为全身慢性纤维增殖性疾病局部表现。常发生于50岁左右的妇女。病史长,平均2~3年,基础代谢正常或稍高。甲状腺普遍性增大,质硬如木样,但保持甲状腺原来的外形。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倾向,常与周围组织固定并出现压迫症状,表现为呼吸紧迫、困难和声嘶等,难与甲状腺癌鉴别。

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1)MEN2A型: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有甲状旁腺亢进症,患者多有家族史。如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在C细胞增殖阶段就可以认为髓样癌存在。位于肾上腺髓质的病变先是增生,然后才发生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在双侧发生(>50%),且分泌儿茶酚胺。增生阶段较少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儿茶酚胺异常增高时,可出现心悸、多汗、阵发性高血压、头痛等症状。MEN2A伴有皮肤苔藓淀粉样变,可出现于甲状腺髓样癌之前,作局部病变的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与真皮间有淀粉样物沉积,产生原因未明。如患者背部发生皮肤的苔藓样病变、痒感,可能预示髓样癌。

(2)MEN2B型: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及多发性神经节瘤综合征,包括舌背或眼结膜下黏膜神经瘤、唇变厚,Marfanoid体型(体型瘦长、皮下脂肪少,肌肉发育差、股骨骺发育迟缓、上下肢比例失调及漏斗胸等)及胃肠道多发神经节瘤。家族性患者的儿童期,可出现肠梗阻或腹泻。MEN2B型较MEN2A进展快,较早出现转移。在甲状腺癌手术时,病变可能已扩展到颈部以外。半数MEN2B患者有嗜铬细胞瘤,但仅少数为恶性。MEN2B患者可有一些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腹泻、库欣综合征。合并嗜铬细胞瘤者,往往为双侧性,且常因嗜铬细胞突然死亡。故MEN综合征,应先处理嗜铬细胞瘤,术后再择期切除甲状腺髓样癌。合并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时,应先处理甲状腺髓样癌。若能彻底切除甲状腺髓样癌,皮质醇增多症多可缓解。家族性MEN2B恶性度较高,预后差,MEN2A型较好,散发型居中。

甲状腺癌 - 治疗方案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可疑为癌的甲状腺结节如何正确处理?二是对已确诊的甲状腺癌应该采用何种最佳治疗方案。

1、对可疑甲状腺癌性结节的处理:比较合理的方案是进行筛选,对所有甲状腺结节常规做131Ⅰ扫描。除了131Ⅰ扫描显示为功能性或炎性结节外,都采用了手术探查。尤其有下列情况者更应早期手术治疗。

(1)不除外癌性结节。

(2)直径大于3~5cm囊性结节,或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或2~3次穿刺后不消失者。

(3)超声检查为实质性肿物。对单发结节的术式选择,由于单发结节癌的发生率高,可达5%~35%,至今又无可靠方法判断,甚至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也有个别漏诊者,而且单纯结节摘除后,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16.7%。因此,我们常规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囊实性结节及囊性结节>4cm者均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者,不给颈清术。

2、对已确诊为甲状腺癌者应采用何种处理规则,要取决于患者的体质情况,癌肿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1)乳头状癌:临床上具有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等特点,所以手术治疗必须考虑以上这些因素。如果癌肿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同时行对侧腺体大部切除。但如果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则需将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手术后5年治愈率可达80%以上。临床实践证明,对没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腺癌不需同时清除患侧颈淋巴结,预防性颈淋巴结清除不能提高治愈率。但应强调术后随访有重要性,然而对边远山区或农村的患者缺乏随访条件应区别对待。对颈部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包括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国内外的方案都是一致的。

(2)滤泡状腺癌:虽是低度恶性甲状腺癌,但它的转移方式主要是血道转移,淋巴结转移约占20%,临床上无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不一定同时有血道转移,所以治疗性颈清扫术还是必要的。

(3)髓样癌:恶性程度中等,常沿淋巴道及血道转移,一旦颈部淋巴结转移,即可较快浸润到包膜外,累及周围组织,所以确诊后不管临床能否捫及肿大淋巴结,一律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伴有嗜铬细胞瘤者,在甲状腺手术以前首先要处理嗜铬细胞瘤,否则术中会激发高血压,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4)未分化癌:由于本病病程短,进展快,首诊时大多数已失去根治机会,预后恶劣,不宜手术治疗或仅能做活检以明确诊断。但偶尔有病灶较小,适宜手术的还应积极争取作根治性手术。

化学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对化疗反应差,仅有选择的和其他治疗方法联用于一些晚期局部无法切除或远处转移的病人。以阿霉素最有效,反应率可达30%~45%,可延长生命,甚至在癌灶无缩小时长期生存。相比而言,未分化癌对化疗则较敏感,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药物,阿霉素(ADM)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硷(VCR),如COA方案CTX0.8d1VCRl.4mg/m2d1d8,ADM 30~40mg/m2dl。每21天1周期。

内分泌治疗

甲状腺素能抑制TSH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好的癌有抑制作用,对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上述类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常规给预抑制TSH剂量甲状腺素,对预防癌有复发和转移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对未分化癌无效。中国国内一般每天用干燥甲状腺片80~120mg,以维持高水准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放射治疗

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几乎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成正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分化越差,敏感性越高。因此,未分化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治疗。甲状腺癌有一定吸碘能力。

甲状腺癌 - 预后及预防

预后

甲状腺癌和其他器官的癌相比,除未分化癌以外,预后相对良好。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差别较大,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发展的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适宜等。其预后大部分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预防

目前对甲状腺癌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很清楚,像对其他癌发病一样,故尚不能很好预防其发病。但应避免或少接触放射线损伤,正常补碘,改善环境污染,少食致甲状腺肿大物质。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在未来应进行基因治疗,早期诊断甲状腺癌,早期彻底治疗,以防恶化与转移,尽量防止病毒感染,及时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癌 - 一般护理

1、饮食营养均衡,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维生素食物,由少吃多餐到定时定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海带、紫菜等。

2、手术后在放疗时因为有恶心、呕吐、食量减少,可用旋复化、桂皮、薏米、沙参、芦根、玉竹、云苓,每日一剂,水煮,分2次服,至症状消失或基本控制。同时,术后要在床上坚持活动,下床后坚持全身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功能。

3、坚持服用甲状腺片,长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

特别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学会放松,劳逸结合。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甲状腺癌的知识,包括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像甲状腺癌一样严重了,我们应该尽快解决。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了甲状腺癌的程度,我们必须采取行动。3. 高中生:这个社会问题已经像甲状腺癌一样无法挽回了,我们需要寻找解决的办法。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达到了甲状腺癌的程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挽救。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与甲状腺癌这种疾病有关。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展往往是隐秘而无法控制的。因此,人们将甲状腺癌作为一个象征,用来形容事物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甲状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而这个成语则形容了事物发展到了同样严重的地步。

词语结构

甲状腺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甲状腺”和“癌”两个词组成。

详细解释

甲状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发生在人体的甲状腺器官。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喻事情已经变得非常严重或无法挽救。

拆字解意

的意思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组词】: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组词】:甲等。

(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例句】: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组词】:盔甲。甲兵。甲士。

(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组词】:甲板。装甲车。

(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组词】:龟甲。

(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组词】:指甲。

(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组词】:保甲。甲长。

(9) 植物果实的外壳。【例句】:甲坼(外表裂开)。

(10) 同“胛”,肩胛。

的意思

(1) 形容,样子。【组词】:状貌。奇形怪状。

(2) 情况,情形。【组词】:状况。病状。现状。

(3) 叙述,描写。【组词】: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

(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组词】:行状。诉状。供状。

(5) 特种格式的凭证。【组词】:奖状。委任状。

的意思

生物体内能分泌某些液汁的组织,由腺细胞组成,根据腺的生理机能及其是否具排出管,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组词】:汗腺。泪腺。唾液腺。花的蜜腺。

的意思

人及动物身体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

词语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拟声词 助词 连词 介词 代词 疑问词 数词 量词 数量词 成语
词语结构
AB式词语 AA式词语 AAB式词语 ABA式词语 ABB式词语 ABC式词语 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ABAB式词语 ABCA式词语 ABCC式词语 ABAC式词语 ABCB式词语 ABBC式词语 ABBB式词语 AAAB式词语
词语字数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五字词语 六字词语 七字词语 八字词语
常用词语

庭柯

tíng kē

庭决

tíng jué

庭炬

tíng jù

庭阶

tíng jiē

庭角

tíng jiǎo

庭坚

tíng jiān

庭会

tíng huì

庭户

tíng hù

庭合

tíng hé

庭閤

tíng gé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