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肉糜
肉糜的拼音:ròu mí
肉糜的字数:2字
肉糜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肉糜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糟糕状态。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差,或者形容一件物品被摔坏了。此外,肉糜也可以用来形容精神上的破碎,例如一个人因为失去亲人而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
例句
1. 他的心情非常肉糜,因为他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2. 这个古老的城堡已经被岁月摧毁得肉糜不堪。3.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这个机器已经破烂成了肉糜。
基本含义
指肉被剁得非常细碎,形容人或事物破碎、破烂不堪。
基本解释
◎ 肉糜 ròumí
[meat gruel] 煮烂成糊状的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例如成语的起源、用法等。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例如中国文化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被摔坏了,里面的东西都肉糜了。2. 初中生:他的心情非常肉糜,因为他的宠物狗去世了。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历史建筑已经年久失修,变得肉糜不堪。4. 大学生:她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打击,变得肉糜糜的。
故事起源
肉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在小说中,有一位名叫贾母的角色在一个场景中形容了一个人的悲伤状态,她说:“人家家的一点事儿,你就肉糜糜的,成这个样子!”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人的精神被破坏得非常严重的状态,从而衍生出了成语“肉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肉糜”。可以想象一块肉被剁得非常碎,成为肉糜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肉糜是一个固定搭配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变体。
详细解释
肉粥。《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糜……粥也。” 宋 陆游 《闻杜鹃戏作绝句》:“劳君树杪丁寧语,似劝飢人食肉糜。” 清 金人瑞 《甲申秋兴》诗之二:“今冬无米又无菜,何不作官食肉糜。” 邹韬奋 《经历》五九:“这话实际等于饥荒劝人吃肉糜!”
拆字解意
肉的意思:
(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组词】: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组词】:桂圆肉。冬瓜肉厚。
(3) 果实不脆,不酥。【组词】:肉瓤西瓜。
(4) 行动迟缓,性子慢。【组词】:做事真肉。
(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糜的意思:
(1) 粥。【组词】:肉糜。糜沸(形容混乱纷扰)。
(2) 烂,碎。【组词】:糜烂。糜躯(牺牲生命)。糜灭。
(3) 浪费。【组词】:糜费。
(4) 姓。
◎ 不黏的黍(亦称“穄”)。【组词】:糜子。糜黍。糜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