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草案
草案的拼音:cǎo àn
草案的字数:2字
草案的结构:AB式
[释义]
(名)拟成而未经有关机关通过、公布的;或经公布试行的法令、规章、条例等。
[构成]
偏正式:草(案
[例句]
制定实施草案。(作宾语)草案的拟定还要参考众多代表的意见。(作定语)宪法草案被大会代表一致通过。(作主语)
1.draft (of a plan, law, etc.); ground plan
◎ 草案 cǎo’àn
[draft] 未正式确定的或只是公布试行的法令、规章、条例等
初步的方案;拟成而未经有关机构审定、公布的,或虽公布而尚在试行的法令、条例、规章等。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闻得名数俱已派定,不曾掛榜的时节,先有一张草案出来,好歹就在这一刻了。” 周恩来 《<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三小组决定由中国共产党负责起草的。”
草的意思: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组词】: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组词】:草料。柴草。稻草。
(3) 粗糙,不细致。【例句】: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组词】: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组词】: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组词】: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组词】:草鸡。
案的意思: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组词】:案子。案板。书案。条案。拍案而起。
(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组词】:档案。备案。议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组词】:惨案。血案。案件。案例。案犯。破案。
(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例句】: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