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逃遁
逃遁的拼音:táo dùn
逃遁的字数:2字
逃遁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逃遁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承担责任、逃避困境或回避现实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逃避责任的人,也可以用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对现实问题的回避。
例句
1. 他常常逃遁责任,从来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2. 面对困境,他选择了逃遁,而不是勇敢面对挑战。3. 她总是逃遁现实,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问题。
基本含义
逃避责任或困境,躲避现实。
基本解释
◎ 逃遁 táodùn
[flee;escape;evade] 逃跑;隐藏躲避起来
逃遁的散兵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逃遁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逃脱、逃亡等,来扩展对逃遁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做错了事情后,选择了逃遁,没有勇气面对。2. 初中生:面对班级的挑战,他选择了逃遁,没有为团队做出贡献。3. 高中生:考试前,她选择了逃遁,没有努力复习,结果成绩不理想。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他选择了逃遁,没有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逃遁”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句话:“以为逃遁之道,得以无忧。”这句话是太史公在自己的自序中写的,意思是他认为逃遁是一种可以摆脱烦恼的方式。后来,逃遁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指代逃避责任或困境的行为。
英文翻译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逃遁”这个成语看作是逃避和躲避的组合,帮助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逃离困境或躲避责任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词语结构
逃遁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动词“逃”表示逃离,动词“遁”表示躲避。
详细解释
亦作“ 逃遯 ”。逃走;逃避。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夫去位而避兄弟者,君子之所甚贵;获虏逃遁者,君子之所甚贱。”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西戎之首,北虏之渠,怛威愧德,失据狼狈,收其种落,逃遁远去。”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跋》:“揆厥原由,盖因 明 清 之际,诸大家因宗社沦亡,河山之痛,沉亘于胸,故採取逃遯现实一涂以为烟幕耳。” 茅盾 《子夜》十八:“四小姐所欲不遂,当然逃遁到《太上感应篇》。”
拆字解意
逃的意思:
(1)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组词】:逃跑。逃敌。逃匿。逃遁。逃逸。
(2)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组词】:逃避。逃难(nàn )。逃汇。逃税。逃世(避世)。
遁的意思:
(1) 逃避,躲闪。【组词】:遁去。遁辞。遁世。遁北。
(2) 隐,消失。【组词】:遁迹。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