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词典 > 祭日典仪

祭日典仪

词语:祭日典仪

祭日典仪的拼音:jì rì diǎn yí

祭日典仪的字数:4字

使用场景

祭日典仪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举行庄重隆重的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可以用来形容节日庆典、重大纪念活动等场合。

例句

1. 在国庆节的时候,人们举行了一场祭日典仪的庆典活动。2. 这个寺庙每年都会举行祭日典仪的仪式,以纪念佛祖的诞辰。

基本含义

指庄重隆重地举行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

基本解释

祭日典仪 -概述

祭日典仪原为中国古代的祭奠仪式,表达人们对太阳的崇敬之情,在中断160余年之后,2011年3月20日,祭日典仪首次在北京日坛恢复,由此,北京“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都已恢复。

本次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日坛公园“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期间举办。“祭日典仪”表演共两场,分别为3月20日上午9:30至10:30,21日上午10:20至11:20。

此次日坛公园的祭日表演基本按照“清代祭日大典”,复原当时的服装、道具、乐器等,在封建王朝,并不允许百姓观看皇家祭日大典。

据介绍,主办方为广大社区百姓每场准备了480张免费观摩票。

观众可凭票进入圆坛内观看礼仪乐舞表演,没领到票的观众也可在圆坛南门外的大屏幕,观看现场直播。

祭祀活动包括三部分: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卤簿仪仗在圆坛西侧的神路进行,其余两部分在圆坛内进行。主办方为每场准备了480张免费入场券,每名进入圆坛内的人就成了祭祀大典的一部分,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大典上将现场教授大家参拜太阳(即“大明神”)的拜礼。

2011年3月20日上午9时30分,日坛公园的圆坛内围满了前来参观的市民。时辰一到,观众的目光都向圆坛西门望去。在圆坛的四个门中,其他三个都是一门二柱,只有这西门是三门六柱,是古代君王行祭祀大礼时进入的正门。“因为祭祀日神的时间应该是春分之日的日出之时,从西门向东走,一来凸显对日神的尊崇,二来可顺承东来的紫气。”伴随着主持人的讲解,观众们这才知道祭祀的细节均含有深意。

这时,中和韶乐奏响,“乾隆皇帝”带着十余位大臣缓缓走入。拜坛上,正东方向已摆好大明神位,也就是太阳神的神位。盛放祭品的器皿都是红色的,象征太阳的颜色。当祭日的队伍全部就位后,赞引官洪亮的嗓音响起:“就位—跪、叩、兴!”“皇帝”按照指引,恭恭敬敬跪拜在神位前,请神从天界下到凡间,献上玉和帛,并上香。之后又带领大臣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每次献礼都要跪拜磕头,并献上爵。

2011年3月20日的祭日却百姓可以随意观看。不过,光看还不行,要一起行“太阳礼”。就在皇帝跪拜的同时,主持人也招呼在场所有观众,“请大家起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小臂以肘为轴水平紧贴于胸,双手握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小臂呈水平状,象征与大地平行,把希望交给太阳。”

伴随着仪式进行,64位乐舞生在拜坛下面相继跳起武功舞和文德舞,分别表示武得天下,文治天下的含义。当然,这两种舞蹈更像是造型,一个动作会维持较长时间。与之配合的音乐也是一字一音,非常缓慢肃穆。

约一个小时的仪式结束后,很多观众还在继续观看圆坛外关于祭日典仪的详细介绍,希望多学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还有更多市民参与朝外街道在公园内组织的“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欣赏到了泥人、面塑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展示。

参加人员

祭日的音乐是雅乐,由16种乐器演奏。乐舞部分,由朝阳区居民组成的民乐队负责典仪乐曲演奏,“舞蹈动作非常简单,一字一动作”。典仪现场,还将有10名演唱者、64位舞者。祭坛礼仪部分,有7位朝阳区居民在祭坛上扮演皇帝、陪祀官,现场所有观众都将成为祭祀的一部分,有统一动作,面向东方站立、行礼,共同表达对太阳的崇敬。据介绍,由于是第一次举办祭日表演,主办方将在这次演出的全程配上解说词,由主持人现场解说,观众参与互动。

评论

祭日典仪策划者、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介绍说,祭日是农耕社会里人类对太阳的一种原始崇拜。在已经脱离农耕社会背景的当代城市,恢复祭日是为了传承“礼”文化。如果前来观摩典仪的市民仅仅是举着相机摄像机的看客,仪式就只是一个表演而已。因此,主办方才自创了“太阳礼”,跪拜的时候,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小臂以肘为轴水平紧贴于胸,双手握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小臂呈水平状,象征与大地平行,把希望交给太阳。” 希望大家一起参与,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向往和平、光明,祈盼太阳神保佑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庆典活动,以及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仪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祭日典仪的庆典活动,为祖国的生日庆祝。2. 初中生: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人一起举行祭日典仪的仪式,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学校为我们举行了一场祭日典仪的庆典活动,表达对我们的祝福和鼓励。

故事起源

关于祭日典仪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庆典活动有关。在古代,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来纪念祖先或神灵,同时也会举行庆典活动来庆祝重要的节日或事件。祭日典仪这个成语正是形容了这样一种庄重隆重的场面。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参与了一场庄重隆重的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感受其中的庄严和隆重,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祭日典仪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祭日”作为动宾短语,表示举行祭祀仪式;“典仪”作为名词短语,表示庄重隆重的仪式。

详细解释

祭日典仪是一个由“祭日”和“典仪”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祭日”指的是为纪念祖先或重要人物而举行祭祀仪式的日子,“典仪”指的是庄重隆重的仪式。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举行祭祀仪式或庆典活动时的庄重和隆重场面。

拆字解意

的意思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组词】: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

(2) 供奉鬼神或祖先。【组词】:祭祖。祭天。祭祀。祭灶。

(3) 使用(法宝)。【例句】:祭起一件法宝。


(1) 姓。


的意思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相对。【组词】:日班。

(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

(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

(8) 特指“日本国”。

的意思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

(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

(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

(6) 姓。

的意思

(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

(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

(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词语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拟声词 助词 连词 介词 代词 疑问词 数词 量词 数量词 成语
词语结构
AB式词语 AA式词语 AAB式词语 ABA式词语 ABB式词语 ABC式词语 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ABAB式词语 ABCA式词语 ABCC式词语 ABAC式词语 ABCB式词语 ABBC式词语 ABBB式词语 AAAB式词语
词语字数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五字词语 六字词语 七字词语 八字词语
常用词语

三岔河

sān chà hé

三素一汤

sān sù yī tāng

三秒钟原则

sān miǎo zhōng yuán zé

三兔贺元宵

sān tù hè yuán xiāo

三行感恩书

sān háng gǎn ēn shū

三台合一

sān tái hé yī

三轮躺车

sān lún tǎng chē

三低男

sān dī nán

散户心态图

sàn hù xīn tài tú

三公消费

sān gōng xiāo fèi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