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词典 > 蛇雕

蛇雕

词语:蛇雕

蛇雕的拼音:shé diāo

蛇雕的字数:2字

蛇雕的结构:AB式

基本解释

 蛇雕(学名:Spilornis cheela)全长约70cm。头顶及冠羽黑色,羽基白色,端缘浅棕色,使羽冠显出显著花斑。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在高空盘旋飞翔,发出似啸声的鸣叫。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他甲壳动物。用树枝筑巢于高大树上。每窝产卵1枚。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基本资料

中文名:蛇雕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命名:Latham,1790

英 文 名:crested Serpent Eagle

中文俗名:蛇雕 大冠鹫 凤头捕蛇雕

保护等级:CITES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级, 国家重点保护Ⅱ级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鸟纲 Aves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突胸总目 Carinatae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鹰科 Accipitridae

雕亚科 Aquilinae

蛇雕属 Spilornis

蛇雕 Spilornis cheela

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蛇雕又叫大冠鹫、白腹蛇雕、凤头捕蛇雕等,形象十分威武,是体形中等的猛禽,体长55—73厘米,体重1150—1700克。上体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头顶黑色,具显著的黑色扇形冠羽,其上被有白色横斑,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羽黑色,中间具有一个宽阔的灰白色横带和窄的白色端斑。喉部、胸部为灰褐色或黑色,具暗色虫蠢状斑,其余下体[1]皮黄色或棕褐色,具白色细斑点。飞翔时从下面看,通体为暗褐色,翼下具宽阔的白色横带和细小的白色斑点,尾下亦具宽阔的白色横带和窄的白色尖端,极为醒目。站立时尾羽常左右摆动。虹膜黄色,嘴蓝灰色,先端较暗,蜡膜铅灰色或黄色,跗跖裸出,被网状鳞,黄色,趾也是黄色,爪黑色。

分布情况

蛇雕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台湾、海南等地。蛇雕共分化为20—21个亚种,我国有4个亚种,其中云南亚种见于云南西部和西藏墨脱等地,为留鸟;东南亚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辽宁为迷鸟, 其他各地为留鸟;台湾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仅分布于台湾,也是留鸟;海南亚种也是我国特产亚种, 是仅分布于海南的留鸟。所有亚种均不常见。

生活习性

蛇雕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飞时多栖息于较开阔地区的枯树顶端枝杈上。叫声凄凉。主要以各种蛇类为食,也吃蜥蜴、蛙、鼠类、鸟类和甲壳动物。

蛇是一种难以捕捉的动物,由于身体细长、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后,蛇体的其他部分会反过来卷缠,其巨大的缠力,往往使冒险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还有一副难以抵御的毒牙,更使很多进攻者望而却步,因此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而在蛇雕的跗跖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象一片片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抵挡蛇的毒牙的进攻;它的身体上长着的宽大的翅膀和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的进攻;它的脚趾粗而短,能够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所以当蛇被擒获之后,很难对蛇雕进行反击,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型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象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4—6月。每个雄鸟都占有自己的领地,如果其他同类入侵,就会将头部和颈部完全伸出,双翅保持着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态,并且发出近似疯狂的叫声。营巢于森林中高树顶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构成,形状为盘状,每窝产卵1枚,白色,微具淡红色的斑点。由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为晚成性,由亲鸟抚养60天左右才能飞翔。

相关资料

我国古人称蛇雕为“鸩”,并由于其所吃的蛇类中有很多是有剧毒的种类,所以它也被误认为是一种有毒的鸟,将它的羽毛浸泡在在酒中,就能制成毒酒,因此有“饮鸩止渴”的成语,比喻只顾眼前,不虑后患。《汉书·齐悼惠王传》中有:“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的记载。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鸩鸟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画酒中,饮之立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中记载其毛有大毒。入五脏,烂杀人。不过,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诗词雄辩、辞章华丽。

使用场景

蛇雕通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辞章华丽、雄辩动人。它可以用于赞美一篇文章或诗词的辞章之美,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辞藻华丽、雄辩动人。

故事起源

蛇雕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蛇雕的雕刻家,他擅长将蛇的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他的雕刻技艺非常高超,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为“蛇雕”。后来,人们将他的名字作为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辞章华丽、雄辩动人。

词语结构

蛇雕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蛇”和“雕”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演讲辞章华丽、雄辩动人,真可谓是蛇雕之作。2. 这篇文章的辞章如同蛇雕一般,引人入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蛇的形象和华丽的雕刻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条蛇雕在文章或诗词中华丽地展示自己的辞章,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辞章华丽、雄辩动人相关的成语,如“辞章照亮黎明”、“辞章犹如画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写得蛇雕一样,老师夸奖了我。2. 初中生:这篇诗词的辞章华丽、雄辩动人,读起来让人陶醉。3. 高中生:他的辞章像蛇雕一样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及以上:这位作家的辞章华丽、雄辩,每一篇作品都像是蛇雕一样精美。

拆字解意

的意思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组词】: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委(wěi )蛇〕见“2”。


的意思

(1)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组词】:雕悍。一箭双雕。

(2)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组词】: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塑。雕虫小技。

(3) 有彩绘装饰的。【组词】:雕弓。雕鞍。雕青(在人体上刺花纹,涂上青色)。

(4) 同“”。

词语词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拟声词 助词 连词 介词 代词 疑问词 数词 量词 数量词 成语
词语结构
AB式词语 AA式词语 AAB式词语 ABA式词语 ABB式词语 ABC式词语 AABB式词语 AABC式词语 ABAB式词语 ABCA式词语 ABCC式词语 ABAC式词语 ABCB式词语 ABBC式词语 ABBB式词语 AAAB式词语
词语字数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五字词语 六字词语 七字词语 八字词语
常用词语

忧抑

yōu yì

忧忆

yōu yì

忧疑

yōu yí

忧颜

yōu yán

忧寻

yōu xún

忧谑

yōu xuè

忧緖

yōu xù

忧绪

yōu xù

忧恤

yōu xù

忧形于色

yōu xíng yú sè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