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举陈
举陈的拼音:jǔ chén
举陈的字数:2字
举陈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或遇到问题时,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情境。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比如,当你遇到难题时,可以对同事或老师举陈,以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例句
1. 他遇到困难时总是不好意思举陈,导致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举陈,获得更好的指导。
基本含义
指提出问题或疑难,向人请教或征求意见。
基本解释
部署战阵。陈,同“ 阵 ”。《尉缭子·战威》:“所以夺敌者五:……五曰举陈加刑之论。”
列举陈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新充蠢朴之人,皆其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也。”
延伸学习
1.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请教、请益等,以拓展词汇量。2.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举陈的用法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就举陈向爸爸请教。2. 初中生:老师出的作业太难了,我决定举陈向同学们请教。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会经常举陈向老师请教,以便更好地复习。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会积极举陈向导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建议。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12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当时,齐国的昭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办法,他向大臣们请教。其中一个叫陈胜的大臣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帮助昭公解决了问题。从此,举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举陈”这个成语与“请教”、“征求意见”等类似的词语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举陈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举”为动词,表示提出;“陈”为名词,表示问题或疑难。
详细解释
举陈一词源自《左传·昭公十五年》:“陈者,谏也。”陈即为陈述、提出。举陈指的是向他人提出问题或疑难,希望能够得到帮助、请教或征求意见。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当主动向他人请教,以求得更好的解决办法。
拆字解意
举的意思:
(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
(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
(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
(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
(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
(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陈的意思:
(1) 排列,摆设。【组词】:陈列。陈兵。
(2) 述说。【组词】: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3) 旧的,时间久的。【组词】: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4)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5) 中国朝代名,南朝最末的王朝。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