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鼎铏
鼎铏的拼音:dǐng xíng
鼎铏的字数:2字
鼎铏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才出众、品德高尚的场合,可以用来称赞有才德、有品德的人。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真是鼎铏之才。2. 她像鼎一样稳重坚定,是我们团队中的鼎铏人物。
基本含义
形容人才出众,品德高尚,像鼎一样稳重坚固。
基本解释
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二:“柱石亏宫庙,盐梅輟鼎鉶。”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成语,如“鼎足之势”、“铁骨铮铮”等,了解更多与才德、品德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鼎铏,学习成绩好,品德也很好。2. 初中生:她的音乐才华很出众,被老师称为鼎铏之才。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很强,是我们学校学生会的鼎铏人物。4. 大学生:他的科研成果在同龄人中非常突出,是我们学院的鼎铏学者。
故事起源
《荀子·劝学》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叫鲍叔牙的人,他很聪明有才华,又非常有道德。鲍叔牙年轻时,曾经在郑国做官,一天,他在郑国的宴会上,看到郑国的大官员们都非常骄傲自满,自我吹嘘。于是鲍叔牙就拿起一个鼎的铏,放在火上烧热,然后拿在手上,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这时,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他,鲍叔牙说:“我为什么不会痛呢?因为我的心里有一种东西,叫做鼎铏。”从此以后,“鼎铏”成为形容才德兼备、品德高尚的成语。
记忆技巧
将“鼎铏”与“人才出众、品德高尚”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就像坚固的鼎一样,才华出众、品德高尚。
词语结构
主语+像+鼎+一样+形容词
详细解释
鼎是古代一种三足的大锅,铏是鼎的两柄。鼎铏成语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就像坚固稳定的鼎一样。
拆字解意
鼎的意思: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2) 锅。【组词】:鼎罐。鼎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
(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铏的意思:
(1) 古代盛羹的小鼎,两耳三足,有盖。
(2) 指肉菜羹。
(3) 古通“硎”,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