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诲函
诲函的拼音:huì hán
诲函的字数:2字
诲函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诲函可以用于形容给他人写信或撰写文字,以教育、启发对方。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教育工作者、作家、教育家等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给予他人宝贵的建议或指导。
例句
1. 教育者应该用心撰写诲函,启发学生的思维。2. 他通过写信给学生的父母,诲函教育他们的孩子。
基本含义
指教育、启发他人的信函或文字。
基本解释
对对方来信的敬称。 宋 欧阳修 《又回富相公谢书》:“曲示诲函,既深抃跃之诚,復积悚铭之抱。”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教育、启发相关的成语,如“教书育人”、“启蒙”等。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曹丕和邓艾的历史故事,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写信给我们的家长,诲函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孩子。2. 初中生:我希望能收到一封诲函,让我受到更多的教育和启发。3. 高中生:教育工作者通过写文章,给予学生诲函,传递知识和智慧。4. 大学生:我想写一封诲函给我的导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并请教他一些问题。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相传,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曾担任尚书令,他非常重视教育,经常给下属写信教育启发。曹丕的一位下属叫做邓艾,他是曹魏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邓艾在接到曹丕的信件后,深受启发,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邓艾的成功,被认为是曹丕写信教育的成果,因此人们将这种通过写信或文字教育启发他人的行为称为“诲函”。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诲函”拆分为“诲”和“函”来记忆这个成语。诲意为教育、启发,可以联想为教育他人的意思;函指信函或文字,可以联想为通过写信或文字来教育他人。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曹丕和邓艾的故事,来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
详细解释
诲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诲意为教育、启发,函指信函或文字。诲函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写信或文字来教育、启发他人,传达知识或智慧。
拆字解意
诲的意思:
◎ 教导,明示。【组词】:教诲。诲人不倦。
函的意思:
(1) 匣,盒子。【组词】:石函。剑函。
(2) 套子,引申为量词。【组词】:书函。信一函(信一封)。
(3) 信件。【组词】:函件。公函。来函。
(4) 包含,容纳。【例句】:函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函珠。
(5) 铠甲。【例句】:函人(制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