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胡帽犀
胡帽犀的拼音:hú mào xī
胡帽犀的字数:3字
胡帽犀的结构:ABC式
使用场景
胡帽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思维不清晰、头脑迷糊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不清晰,思路混乱,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例句
1. 他的论点支离破碎,真是个胡帽犀。2. 这个人说话总是不经思考,简直就是个胡帽犀。
基本含义
指人的头脑迷糊,思维不清晰。
基本解释
犀牛的一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岭 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胡帽犀相关的成语,例如“胡说八道”、“胡思乱想”等,以加深对思维混乱、头脑迷糊的概念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维总是胡帽犀的,做题总是乱答。2. 初中生:我今天考试的时候,脑子一片胡帽犀,什么都记不住。3. 高中生:他的演讲真是胡帽犀,听得我一头雾水。
故事起源
胡帽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时期。相传,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叫陈石的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常常迷迷糊糊,思维不清晰,做事缺乏条理。有一次,他在官场上发表讲话时,言之无物,逻辑混乱,被人戏称为胡帽犀。从此,胡帽犀成为了形容思维不清晰的人的代名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胡帽犀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头戴着胡人的帽子,然后脑袋上还插着一根犀牛角,这样的形象就是一个胡帽犀,表示思维混乱、头脑迷糊的状态。
词语结构
胡帽犀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胡帽”和“犀”。
详细解释
胡帽犀成语由“胡帽”和“犀”两个词组成。胡帽指的是胡人戴的帽子,而犀则是犀牛的意思。胡帽犀原本是指犀牛角制成的帽子,因犀牛角贵重而珍贵,所以胡帽犀也被用来形容头脑迷糊、思维混乱的人。
拆字解意
胡的意思: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帽的意思:
(1) 盖头的东西。【组词】: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
(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组词】:笔帽儿。螺丝帽儿。
犀的意思:
(1) 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皱纹。角生在鼻上,产于印度一带的只生一只角,产于非洲的有两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药(通称“犀牛”)。【组词】:犀角。犀甲。犀照。灵犀。
(2) 坚固。【例句】:犀舟(坚固的船)。犀利(锐利;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