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晁补之
晁补之的拼音:cháo bǔ zhī
晁补之的字数:3字
晁补之的结构:ABC式
使用场景
晁补之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业、事业或生活中面临困难时,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例句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晁补之的才智和勇气,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2. 面对挑战,我们要像晁补之一样,勇往直前,不畏困难。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基本解释
(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晋朝的历史和文化,了解晁补之的其他贡献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晁补之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晁补之的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战胜了对手。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要像晁补之一样,保持冷静,勇往直前。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要像晁补之一样,不畏困难,勇敢追逐梦想。
故事起源
晁补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晁补之。他以其才智和勇气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了当时的名士。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晁补之这个成语:1. 将“晁补之”分成三个字,分别记忆每个字的发音和意思。2. 将晁补之与晋朝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晁补之联系起来,想象他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才智和勇气。
词语结构
晁补之这个成语由“晁”、“补”、“之”三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晁补之出自《晋书·卷五十九·王恬传》:“晁补之,字叔明,汝南新蔡人也。少聪敏,好学古文,善属文藻。”晁补之是晋朝时期的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非常有才华,也是当时的名士。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在困境中能够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拆字解意
晁的意思:
(1) 同“朝”。早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组词】:“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1) 姓。也作“鼂”、“朝”。《漢書•景帝紀》。【组词】:“斬御史大夫晁錯,以謝七國。”
(1) 〔晁陽〕县名。《集韻•小韻》。【组词】:“晁,晁陽,縣名,在東陽。”
补的意思:
(1)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组词】:缝补。补葺。亡羊补牢。
(2)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组词】:弥补。补充。贴补。补习。滋补。
(3) 益处。【组词】:不无小补。于事无补。
之的意思: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
(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