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校明
校明的拼音:xiào míng
校明的字数:2字
校明的结构:AB式
使用场景
校明一词常用于表达纠正错误、指正谬误的情况。可以用于讨论学术问题、指导工作、解决争议等场景中。
例句
1. 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总是能校明别人的错误。2.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相互校明,以达到更好的理解。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或指正谬误。
基本解释
犹察明。《南史·袁枢传》:“远近二例,足以校明,无劳此授。”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校明相关的成语,如“校勘”、“校对”等,以扩展对校明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校明了我的笔画写错了,我才知道要怎么写。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时,我们互相校明对问题的理解,以达成一致。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会校明我们的逻辑漏洞和表达不清的地方。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同行之间互相校明对问题的观点,以促进学术进步。
故事起源
校明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包括文学、政治等多个方面。考试结束后,考官会对考卷进行评阅,发现错误或谬误时会进行校正,以保证评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因此,校明一词逐渐演变成纠正错误、指正谬误的意思。
记忆技巧
可以将校明的发音“xiào míng”与“笑明”进行联想,将笑明的形象与纠正错误、指正谬误的意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校明属于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校”和形容词“明”组成。
详细解释
校明一词由“校”和“明”组成。“校”是指纠正、指正的意思,“明”是指清楚、明白的意思。校明的基本意思是指纠正错误、指正谬误,使事物变得清晰明了。
拆字解意
校的意思: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
(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1) 比较。【组词】:校场。
(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明的意思:
(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