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胡做
胡做的拼音:hú zuò
胡做的字数:2字
胡做的结构:AB式
基本解释
胡来,乱搞。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胆狂心醉,使作得不顾危亡,便胡做。”
基本含义
胡乱做事,没有条理或计划。
详细解释
指行事草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或计划,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使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或讽刺别人的不负责任、不认真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草率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故事起源
成语“胡做”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屈原辞去楚国官职后,到了江边,为了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劝谏,他决定以投江自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决心。但是,贾生这时赶来劝说屈原,希望他不要胡乱行事,要想办法救国。因为贾生的劝说,屈原最终没有投江自尽。这个故事中的“胡做”指的就是屈原当时草率决定的行为。
词语结构
形容词+动词
例句
1. 他在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胡做,怎么能考好呢?2. 这个项目由于胡做,导致最后一片混乱。3. 不要胡做决定,要先考虑清楚再行动。
记忆技巧
可以结合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屈原决定投江自尽的情景,然后贾生劝说他不要胡做,要想办法救国。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胡做”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胡做”相似的成语,如“胡来”、“胡闹”等,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胡做作业,所以得到了低分。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不要胡做。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胡做复习是没有用的,要提前计划好复习时间。4. 大学生:他胡做决定,导致项目失败,损失了很多资金。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有条理,不要胡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拆字解意
胡的意思: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做的意思:
(1) 进行工作或活动。【组词】:做活。做事。做工。做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2) 写文。【组词】:做诗。做文章。
(3) 制造。【组词】:做衣服。
(4) 当,为。【组词】:做人。做媒。做伴。做主。做客。看做。
(5) 装,扮。【组词】:做作。做功。做派。
(6) 举行,举办。【组词】:做寿。做礼拜。
(7) 用为。【例句】:芦苇可以做造纸原料。
(8) 结成(关系)。【组词】:做亲。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