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句广告词是"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虽然是一句广告语,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呀。你知道吗?现在又很多人都是为了旅行而旅行,根本就忘记旅行真正的意图,旅行呢!就是要放松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他们真的放松心情了吗?他们快乐了吗?其实并没有吧!只是在一个漂亮的地方留留影罢了,就像是
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我是女儿,是家中的宝,在学校我是一名学生,但却是最普通的,在社会中,我更是普通的一员,就像是戏中的配角一样,那我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呢?成为主角,那就要看我是否尽职。在家中,爸爸妈妈都为这我转,我想要什么他们就给我什么,他们整天忙碌的工作,都是为了家,也为了我上学,表面上我是一个主角,爸爸妈妈是我的配角。因为他们以我为中心,而真正的是,我是配角,就像一只丑小鸭任爸妈
一直都记着小时候自己许多愚蠢、可笑的事情,不时回想的时候就会发出咯、咯、咯咯的笑声,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记着从前自己笑的时候,都喜欢对着镜子,因为可以看见镜子中的自己笑的有多搞笑,眼睛都眯成一条线,嘴角也变成了巨大的弧形,还透出两颗大大的兔牙,但都只是回忆、只是童年、只是小时候罢了。现在的自己,褪去了太多的童真,少了太多的童趣,因为自己长大了吧,要面对与小时候不同的天空了,现在的天空没有回忆中的
我独自坐在窗前,两眼疑视着远方。我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好久,只知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高。我无暇顾及这些,只是因为不知什么时候钻出来的星星勾起了我的怀恋。白驹过隙的一瞬,我抬起头,感觉到岁月正随风吹散,不禁掩面叹息,内心漾起的是一丝欣喜和怀恋。记得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时,爷爷闲来无事,常拉着我陪他在院子里谈心。每次爷爷谈到的都是他儿时的故事,一遍又一遍。或许是爷爷老了记性不太好,或许是爷爷为了鼓励我好好
总有一种期待在我心间萦绕。那东西就像一朵长满刺的玫瑰花,带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自古以来,离别这个话题就被不少诗人所描写,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所期待的就是与亲人共婵娟”。离别后的思恋甚是痛苦,如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小我就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懂离别之苦。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种种离别,了解了离别之痛,那是种刻
从小,他就像一个小皇帝似的,有着父亲的宠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锦衣玉食办的生活。他父亲是房地产的大亨。家里有的是钱,所以他有着一般公子哥身上的缺点。当然也有比一般公子哥更高的待遇。他成长到现在几乎是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记得,他十二岁那年,做工的阿姨不小心把他最爱的狗给喂死了。他知道后,脸上的青筋顿时暴起,阿姨苦苦哀求,请他不要解雇她,但是他却说没问题,只要你把狗的食物吃下去,我就放过你。&r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在哪方面,都只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虽说我们还没到真正跨入社会的年龄,但也是时候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了。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没错,人生只路总是布满棘刺的,梦想之路也是如此,不过为了梦想,我们都不要放弃。这时的我们充满着活力与热情,我们也正带着这样的力量
明天你是否回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记起,曾经你爱哭的你耳边又响起了这首歌,记忆的弦仿佛拨动了又犹如微风拂过海面,吹起阵阵涟漪。那一年,我在一个没有鸟语,没有花香的季节遇见了你。当时的我是个并不出众,脸上有着小雀斑,身材胖胖的女生,走进新教室里,第一眼就看见了你,有十分灿烂的笑容,热情的和同学们打招呼,那时候我在想:这个女孩笑得真开心,仿佛也能让周围的人变得开心,我要是能和她做朋友就好了
Z的家附近有一家老牌书店,书店门面不大,平时生意算不上兴隆,也算不得冷清。装修得清新淡雅的店铺是Z每逢周末必去的地方。凛冬过去了,春风便吹绿了柳枝上的新叶,Z也不再需要冒着寒风步行去书店,也不会被狂啸着吹打窗户的大风唬得不敢迈出家门了。想到这儿,Z便雀跃起来,掏出手机扫”一辆共享单车,朝着书店方向骑去。风轻轻拂过Z的耳畔,Z不由想起之前要步行十几分钟的路程,从前不觉得有多远,自从有了共
树木繁茂百花争艳,点点小花,装饰着阳光的小房,这样的美景与居住环境,在城市里肯定是没有的,因为我的祖母家在郊外,所以这些那都有。在那里我和祖母度过了我美好的童年,有祖母真好。那时的我还在上幼儿园,放假后,妈妈要上班,就把我放在祖母家,祖母家不算大,但屋子旁边有一条河,河边有许多城里见不到的奇花异草,所以我很喜欢去祖母家,祖母也十分欢迎我。因为祖母是北方人,所以她包的饺子特别好吃,每次去她都会给我包
底色是什么?是艺术家绘画创作时第一层的着色,还是织女染制纺织品前用作底层的颜料?在现实生活中,字典中的这两种解释远不能透析底色二字,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底色。有些人的人生底色,如中世纪的油画一般,生而厚重,色彩亮丽明艳;而有些人的人生底色,则像初学者的素描画一样,线条单一,色调浅薄而灰暗——前者如趾高气昂的贵族富商,后者如家境贫寒的书生孤女。虽然他们底色的起点看上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有的人认为时间如生命,我们消磨不起;有的人认为时间如金钱,我们浪费不起。但我认为我们的时间应由我们打磨,应给时间留点空隙。给时间留点空隙,你会发现生活的美丽。时间如一只古老的摆钟,在不知不觉中移动;而我们的岁月也在这旋转中悄然而逝,永不复返。因此不妨给时间留点空隙,让我们抛开尘俗的困扰,悠闲自在的走在绿荫道上,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灵洗礼,你会发现生活的美丽。给时间留点空
人生来孤独,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孤独。多数的人是在孤独与群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靠什么来掌握呢?靠心,心觉得孤独了,才想去平衡一下,但本质上还是惧怕孤独。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欢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精湛武学。例如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终成一代宗师。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这个人就开始成熟了,才有了创造的可能性。各种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原本我们都曾天真烂漫,原本我们都对一切事物充满无限的想象。但,人类社会总是井井有条,人人都行走在特定的轨道中,目不斜视,心无杂念,俨然成了唐僧。突然有一个人厌倦了,他异想天开,尝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那些唐僧”便齐心协力念起咒语,他头上的金箍深陷肉中,疼痛钻心,终于不得不返回原路,在茫茫人海中渐行渐远。然而,思维世界的
曾经有过一个社会调查,真正的成功人士往往很少是那些交际场活跃人士或社交达人,像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行业的开拓者大多数不善言辞亦或偏好独处。这个社会调查仿佛正印证了赫胥黎的话: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因为孤独是开拓者的常态。选择孤独,是回避无意义的社交。伟大的人偏好的这种孤独,既不是山川在目,室迩人蕸”的被迫与无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僻和偏执。选
何方
强人所难
许愿在新年
霎时空白
个性自我
拾到的自己
挑战是金
唠叨之王
沁园春雪
发现爱(一)
秋天以北
为了许个傻傻的愿望
绘在玻璃窗上的墨绿色天空
阳光・随想
一个笨人的故事
金顶日出
小溪与小河
我的妈妈最爱美
火影的爱情故事
谦虚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