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作家”竟是贬义词

所属类别:贬义词   阅读量:3302   时间:2019-11-04

王维用“作家”讽刺过人

一档人文类历史解读节目《原来是这样》自开播之后,就被观众不断热议。这档致力于为观众普及国学趣味知识的人文节目,将知识融入趣味短剧中,不仅让观众对国学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与记忆,节目中所讲解的一些词汇更是让观众“大开眼界”。要不,谁能够知道古时“作家”竟然还是个贬义词呢?

受到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国学节目的影响,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书店中不少国学书籍也开始热销。《原来是这样》将国学知识容纳在剧情之中,观众在逗乐的同时,更对一些常用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些解读中的趣味知识,则让观众经常捧腹大笑。“在最近的一期节目中,就会对‘爪牙’进行全新的解读。”节目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口中的“爪牙”都带着贬义,用来形容坏人的帮凶、党羽。然而在古代,“爪牙”却是一个夸赞人的褒义词。

“韩愈曾在自己的文章《与凤翔邢尚书书》中写道:‘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夸赞邢尚书现在是皇上的得力助手,是国家的城墙和壁垒。那究竟后来如何变成贬义,则要在节目中揭晓了。”作为主持人的华少就将在下周重点解读。

而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也有曾经是贬义如今却来了个大反转的,譬如“作家”一词的演变就更加戏剧化。如今“作家”都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群,而在古代,“作家”可不是用来形容文人的,并且大诗人王维还曾用这个词来讽刺过一个文人。

“《晋书·食货志》中记载说:‘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积蓄’,指桓帝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产,所以就没有什么积蓄。这里的‘作家’指的是管家、治家、理家的意思。”华少解读道,“而演变也是因为王维。《太平广记·冯氏杂说》中记载,唐朝有个宰相叫王璵,好为人做碑制,有送润毫者,有一次误扣了右丞相王维的大门,王维就对其说:‘大作家在那边。’在王维看来,写碑文是别人的家事,而不是文人该干的事,而王璵替人写碑文是在插手别人家事,便用‘大作家’一次来讽刺王璵好管别人家事。”王维自己也许不会想到,“作家”一词后来竟逐渐成为了文人的代名词。

最新作文
[诗歌]

记起小时侯......

2025-04-18
[植物]

与作业大对决

2025-04-18
[看图]

欢欢与所谓的时尚

2025-04-18
[散文]

断章

2025-04-18
[书信]

咫尺与天涯

2025-04-18
[议论文]

学琴路上的酸甜苦辣

2025-04-18
[散文]

感悟四季的爱

2025-04-18
[诗歌]

哄人睡觉的滋味

2025-04-18
[散文]

沉浸在泪水中的离别

2025-04-18
[写景]

罚站的“痛苦折磨“

2025-04-18
精选范文
[写景]

我给明星“化妆”

2025-05-01
[日记]

洗澡三步曲

2025-05-01
[写景]

游古莲花池

2025-05-01
[散文]

采撷风景

2025-05-01
[诗歌]

动物园游玩记

2025-05-01
[写人]

我的“十万个为什么”

2025-05-01
[诗歌]

豆腐星球(参加每月一吹)

2025-05-01
[说明文]

教室=超市?

2025-05-01
[周记]

《书》

2025-05-01
[叙事]

打毛线

2025-05-01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