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是贬义词吗

所属类别:贬义词   阅读量:1063   时间:2019-11-04

典故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近义词

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

从长计议

英文翻译

stop thirst by drinking poison senseless measu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举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鸩,不能读作“hè”。

成语辨形:鸩,不能写作“鸠”。

成语辨析: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最新作文
[叙事]

樱,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2025-06-19
[散文]

酒品人生

2025-06-19
[散文]

似水年华――卉

2025-06-19
[应用文]

纪念无痕的印

2025-06-19
[写人]

我班老师之最

2025-06-19
[散文]

朝三暮四

2025-06-19
[想象]

今朝

2025-06-19
[散文]

大学生如何把自己“买”出去

2025-06-19
[散文]

2025-06-19
[诗歌]

逝去情怀

2025-06-19
精选范文
[想象]

辉煌中的破灭

2025-06-19
[诗歌]

多出来个电视节

2025-06-19
[散文]

苦艾草

2025-06-19
[议论文]

有关<三国演义>

2025-06-19
[诗歌]

正茂风华

2025-06-19
[写景]

山林雨景

2025-06-19
[写人]

精华泛滥怎么办?

2025-06-19
[诗歌]

《悲中行》

2025-06-19
[说明文]

跳绳=喜,还是=忧?

2025-06-19
[公文]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