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是贬义词

所属类别:贬义词   阅读量:1046   时间:2019-11-04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典故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近义词

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

从长计议

英文翻译

stop thirst by drinking poison senseless measur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举例: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鸩,不能读作“hè”。

成语辨形:鸩,不能写作“鸠”。

成语辨析: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最新作文
[说明文]

读红色的保温饭煲有感

2025-06-20
[写人]

最“懒惰”的人

2025-06-20
[童话]

让父母感动

2025-06-20
[诗歌]

夏天美丽的校园

2025-06-20
[散文]

怒放的冬,冰冷的情

2025-06-20
[状物]

花草的怨言

2025-06-20
[续写改写]

世纪公园小游

2025-06-20
[续写改写]

小男孩的等待

2025-06-20
[叙事]

寒假烦恼四部曲

2025-06-20
[说明文]

下水游泳的第一次

2025-06-20
精选范文
[散文]

美妙人生

2025-07-07
[叙事]

乐满地游记

2025-07-07
[动物]

哎,真失望!

2025-07-07
[散文]

心灵之曲---倾听

2025-07-07
[叙事]

总结,班长大人为啥总和我过不去

2025-07-07
[诗歌]

就是我

2025-07-07
[写人]

人长不大该多好

2025-07-07
[议论文]

孤独,寂寞花开

2025-07-07
[写人]

我所拥有的……

2025-07-07
[写人]

牛哥外传

2025-07-07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