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历史典故

所属类别:文学常识   阅读量:288   时间:2019-11-04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典故】:

《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注:冬,齐仲孙来。其曰齐仲孙,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孙,疏之也。其言齐,以累桓也。)

公元前662年, 鲁庄公死去。 庆父是个贪婪残暴、 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 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其欲自立。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 陈国。

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令立(子开)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 混水摸鱼,以致把 鲁国闹得不太平。

齐桓公便派大夫 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 庆父又杀死了 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 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知道自己 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这时任鲁相的 季友,让庆父的儿子 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成语故事】: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在庄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当了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心的人,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阂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阂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人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最新作文
[写人]

我的“习惯“老爸

2025-05-13
[看图]

无奈,悲哀

2025-05-13
[诗歌]

纷飞的思绪

2025-05-13
[散文]

品“思凡”

2025-05-13
[诗歌]

冷夜

2025-05-13
[散文]

强盛的中国接过奥运圣火

2025-05-13
[散文]

我选择微笑

2025-05-13
[诗歌]

我看见一个乞丐

2025-05-13
[诗歌]

凡卡的梦(续写)

2025-05-13

原来不是这样

2025-05-13
精选范文
[散文]

14岁,最深的寂寞

2025-05-14
[写景]

秋天落日

2025-05-14
[写景]

和平,已在指尖悄悄溜去

2025-05-14
[诗歌]

人生的寓意

2025-05-14
[写人]

谁是最痛苦的人

2025-05-14

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友谊

2025-05-14
[议论文]

《凝固在废墟中的尊严》有感

2025-05-14
[杂文]

高中感叹

2025-05-14
[散文]

祭念花季之酒力微醒

2025-05-14
[演讲稿]

街~行走

2025-05-14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