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鹰《白杨》课文写作背景

所属类别:文学常识   阅读量:346   时间:2019-11-04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袁鹰《白杨》课文写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作品原文

《白杨》

作者:袁鹰

人物:父亲与子女

时间:五十年代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说: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二、写作背景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三、作者简介

袁鹰,1924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后改名田钟洛。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新民报》记者、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报》编辑、《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著有中篇小说《年青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篝火燃烧的时候》《彩色的幻想》《保卫红领巾》《五封信》《我也要戴红领巾》等,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风帆》《非洲的火炬》,诗集《红湖集》《花环》《袁鹰儿童诗选》等。

最新作文
[写景]

神姿仙态桂林山

2025-05-15
[写人]

一个爱下棋的人

2025-05-15
[诗歌]

虚幻果果

2025-05-15
[叙事]

书柜整理记

2025-05-15
[诗歌]

理想的思考

2025-05-15
[叙事]

一个快乐的星期五

2025-05-15
[写景]

童年·小院

2025-05-15
[散文]

爷爷的台阶

2025-05-15
[写景]

一封写给春天的信

2025-05-15
[小说]

繁华梦逝,觉醒泪至

2025-05-15
精选范文
[诗歌]

后悔地想念

2025-05-13
[诗歌]

我说

2025-05-13
[诗歌]

橡皮擦,铅笔和尺子马拉松比赛

2025-05-13
[散文]

检查之随想

2025-05-13
[散文]

水的风格

2025-05-13
[状物]

和麻雀过三招

2025-05-13
[叙事]

无极限的爱

2025-05-13
[叙事]

2008,我们永不放弃!

2025-05-13
[续写改写]

胡言乱语

2025-05-13
[日记]

带上三句话上路

2025-05-13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