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所属类别:历史典故   阅读量:2355   时间:2019-11-04

导语: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典故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尊王攘夷的典故故事

背景

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华夏文明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尊王

鲁僖公四年(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进入楚国,质问楚国为何不按时向周天子进贡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导致祭祀大典无法及时进行,使得楚国承认自己的错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周襄王派宰孔参加,并赐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给齐桓公。

攘夷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齐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国,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齐桓公再次发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国。

评价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如孔子称赞管仲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亦称赞管仲:"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顾炎武更称赞管仲:"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最新作文
[诗歌]

老虎、老鼠和猫

2025-06-18
[诗歌]

心轩

2025-06-18
[写人]

爱管闲事的哥哥

2025-06-18
[状物]

现在的导游啊~~~

2025-06-18
[散文]

残花余香

2025-06-18
[散文]

绝美的一弯

2025-06-18
[写人]

我是成功小主人

2025-06-18
[叙事]

喜欢上了周杰伦和薛之谦

2025-06-18
[议论文]

蝴蝶的忏悔和希望

2025-06-18
[议论文]

灿烂的人生!

2025-06-18
精选范文
[叙事]

给自己一个梦

2025-06-19
[写人]

远处的寻人启事

2025-06-19
[散文]

《青春自由》

2025-06-19
[写人]

龙无处不在

2025-06-19
[想象]

欢乐三八节

2025-06-19
[小说]

当水仙花成为童话three

2025-06-19
[小说]

时过境迁,最残忍的词儿。

2025-06-19
[议论文]

“笑”不容缓

2025-06-19
[写景]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

2025-06-19
[诗歌]

嫦娥和QQ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