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

所属类别:历史典故   阅读量:3242   时间:2019-11-04

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历史典故】

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羌军。虞诩率人连夜赶往武都郡,部队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大批羌军阻挡。虞诩见此情形,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行,然后大造声势,说朝廷派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就对羌军前后夹击。羌军不知是计,便兵分四路抢掠粮草。虞诩见羌军分散开来,就抓住时机,突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进发。

虞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每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将领不解其意,问他说:“孙膑领兵作战,每天减灶以迷惑敌军;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可确保安全。我们每日加灶,一天行百里,都不合先人的规矩啊!”

虞诩回答说:“用兵打仗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羌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如果我们行动缓慢,必会被羌军赶上。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敌人,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佯装弱小;如今我们加灶,是为了佯装强大。”

羌军见汉军每日加灶,以为汉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增加,就不敢继续紧追其后,虞诩的军队才能安全地进入武都郡。虞诩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大败羌军,使动荡的武都郡最终安定下来。

【成长心语】

诚信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最美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但我们也无法避免会遭遇诡诈。讨厌诡诈而平平实实行事,是君子的本色;但不识诡诈陷入别人的奸谋中,是要被人讥笑的,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诚信的“乌托邦”中,应认清现实,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诡诈,自己固然不能成为实施诡诈的始作俑者,但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不沦为诡诈的牺牲品。

最新作文
[散文]

当你不会笑了

2025-06-19
[诗歌]

有没有童话可以卖

2025-06-19
[散文]

幻爱迷章

2025-06-19

文学是政治的妓女

2025-06-19
[写人]

原来我不是男生

2025-06-19
[散文]

晒晒90后

2025-06-19
[写人]

他们还会在来吗?

2025-06-19
[散文]

争做低碳好少年

2025-06-19
[诗歌]

猪八戒下凡

2025-06-19
[写人]

关于丑丑(1)--我最好的兄弟

2025-06-19
精选范文
[诗歌]

电视家族和我的讨论大会

2025-06-19
[叙事]

学会生存,与我通行

2025-06-19
[议论文]

人生若只如相思

2025-06-19
[写景]

像雾像雨又像风

2025-06-19
[写景]

感受流行风

2025-06-19
[诗歌]

生如莲子

2025-06-19
[写人]

帮爷爷剪指甲

2025-06-19
[散文]

爱只有奉献才有获得

2025-06-19
[演讲稿]

由一个标点符号引起的争论

2025-06-19
[议论文]

搞笑+幽默=我弟弟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