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关于奉献精神的热点论据素材

所属类别:时事论据   阅读量:3087   时间:2019-11-04

导语:“我爱孩子,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老师,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听会说,感受世界的精彩。”刘惠说,在聋儿康复这条路上,她将永不停步。下面请看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适用话题:爱心、奉献、残疾儿童、感恩

2017关于奉献精神的热点论据素材

【放弃高薪下乡,让千名聋儿听见世界】

大学毕业放弃上海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创办聋儿康复机构,克服千辛万苦,济宁人刘惠这一坚持就是12年。近千名孩子喊出“妈妈”,刘惠把自己的爱心和汗水全部倾注给了康复中心的聋儿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爱孩子,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老师,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听会说,感受世界的精彩。”刘惠说,在聋儿康复这条路上,她将永不停步。

康复训练两个月

女儿喊出第一声妈

3月3日,全国第18个“爱耳日”,济宁惠泽聋儿康复中心十分热闹,家长、志愿者齐聚一堂,等待观看孩子们表演节目。这些孩子全部是聋儿。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曲《太阳花》表演完毕,孩子们鞠躬致意,大声表达“谢谢老师!”孩子们的声音不整齐,仔细分辨,能够听出一两个孩子的发音还不是十分清晰。

三岁多的萱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了《音舞诗画》。“爸爸、妈妈、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会说话了,长大了……”作为领诵人,萱萱几句话说出来,坐在台下的萱萱妈妈眼泪夺眶而出。

原来,萱萱一岁时还不说话,家里人都以为孩子说话晚,没把这事太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无论奶奶怎么在耳朵旁摆弄有声玩具、放歌听,小孙女都没有反应,不会是听力有问题吧?一家人心里慌了。

“一岁五个月确诊,双耳听力为115分贝,也就是只能勉强听见放炮仗的声音。”萱萱妈妈说,从那时开始四处寻医,后来来到惠泽聋儿康复中心,两个月后,萱萱喊出了第一声“妈妈”。

大学毕业后回乡

创办聋儿康复中心

刘惠是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刘集村人,泰山医学院聋儿语训专业毕业。2005年9月,刘惠创办了“惠泽聋儿康复中心”。本可以到上海工作的她,回乡创办康复中心,刘惠筹借到10余万元资金,租了两间房。为了照顾好聋儿,刘惠在康复中心地下室一住就是三年多,由于地下室黑暗潮湿,刘惠患上了严重的腰脊椎风湿病。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刘惠,自己年幼的女儿无人照料,有一次孩子的右脚被热水深度烫伤,做植皮手术时她都未能守护在女儿身边。为了帮助特困聋儿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用,刘惠多次慷慨解囊,先后资助12名特困聋哑儿童。

老师第301次微笑

为了教孩子一个字

在各方的帮助下,2009年,康复中心走出唐口街道,来到济宁城区。杨丽丽从2007年跟随刘惠教学,至今已经9年。“有专家研究过,聋哑孩子说话,平均需要3万次的听,才能说出一次。”杨丽丽说,300次教不会孩子说一个字,第301次也得微笑着继续。

2009年,康复中心承担了国家和省、市贫困聋儿免费康复救助训练任务。孩子们来训练,不用掏学费了。

在济宁市残联等多部门的帮助下,如今的惠泽聋儿康复中心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教职工40余人,有语训室、听力检测室等现代教学设施。

12年的坚持,经过刘惠和老师们康复训练的孩子已近千名,90%以上听障儿童达到国家一级康复水平。康复后的聋儿不仅能听会说,而且在各项能力上接近或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顺利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就读。

最新作文
[写人]

小马虎的一天

2025-06-20
[写人]

他们不懂我

2025-06-20
[诗歌]

东风恶

2025-06-20
[看图]

郁闷啊......

2025-06-20
[诗歌]

错的是时间

2025-06-20
[写景]

你知道“乡村”和“农村”的差别吗

2025-06-20
[抒情]

有意义的图书互换活动

2025-06-20
[诗歌]

北海的海底公园

2025-06-20
[小说]

眺望 伍

2025-06-20
[写人]

我VS电视恶魔

2025-06-20
精选范文
[写人]

我的“9.8”

2025-06-19
[散文]

江南·春

2025-06-19
[状物]

创作心经

2025-06-19
[叙事]

祖国,祖国,我爱你

2025-06-19
[散文]

aboout回忆

2025-06-19
[话题]

悔!

2025-06-19
[写人]

我的新加坡之旅(二)

2025-06-19
[诗歌]

爱在清秋

2025-06-19
[诗歌]

记忆的断章

2025-06-19
[观后感]

大话街头之相遇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