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蟾宫折桂的典故

所属类别:文学常识   阅读量:794   时间:2019-11-04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成语蟾宫折桂的典故,欢迎阅读。蟾宫折桂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示例】: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蟾宫折桂的典故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最新作文
[写人]

潘朵拉的盒子----有我的眼泪

2025-07-08
[写人]

我想变、、、、、、

2025-07-08
[读后感]

小 尴 尬

2025-07-08
[散文]

阳光教你做佳肴

2025-07-08
[读书笔记]

咪咪的胡子

2025-07-08
[写人]

我卟配

2025-07-08
[写人]

我们需要“翅膀”

2025-07-08
[续写改写]

目击“UFO”

2025-07-08
[散文]

RR永远爱你

2025-07-08
[续写改写]

唇枪舌战,辩论会

2025-07-08
精选范文
[写人]

我在“亚洲难民营”

2025-06-20
[叙事]

读《生日快乐》一书有感

2025-06-20
[写人]

QQ宠物伴我行

2025-06-20
[诗歌]

无题三首

2025-06-20
[诗歌]

童话友谊

2025-06-20
[写人]

战胜“癌症”

2025-06-20
[诗歌]

我是“大老板”

2025-06-20
[议论文]

暗夜里的哭声

2025-06-20
[写景]

在春暖花开时,我把友谊弄丢了(二)

2025-06-20
[写人]

“年轻”的外婆

2025-06-20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