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

所属类别:文学常识   阅读量:2094   时间:2019-11-04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退避三舍的典故故事,欢迎阅读。

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2-3]

近义词:委曲求全、远而避之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周旋到底[2]

灯谜:一再让住房

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最新作文
[书信]

小学生优秀作文抄写文章的烦恼

2025-07-08
[状物]

青青柳树

2025-07-08
[状物]

灿烂金银树 第五章

2025-07-08
[诗歌]

溯 夜

2025-07-08
[读后感]

一只乌鸦口渴了

2025-07-08
[诗歌]

梦一

2025-07-08
[状物]

阳光正在逛马路

2025-07-08
[议论文]

花开花落,你珍惜了吗

2025-07-08
[诗歌]

四大名著的由来(歪说版)

2025-07-08
[写人]

我得病了

2025-07-08
精选范文
[叙事]

暴力游戏--恶魔

2025-06-20
[散文]

十里梅香

2025-06-20
[诗歌]

7与6

2025-06-20
[叙事]

我的兴趣------爱看书

2025-06-20
[抒情]

原来买菜也不容易

2025-06-20
[抒情]

南郭先生续

2025-06-20
[诗歌]

学会幸福

2025-06-20
[诗歌]

无上的悼念

2025-06-20
[叙事]

梦的故乡

2025-06-20
[叙事]

爱・傻・级・规则

2025-06-20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