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所属类别:文学常识   阅读量:842   时间:2019-11-04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欢迎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⑺。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最新作文
[议论文]

也许,这是幸福的痕迹

2025-06-19
[写人]

我们班的数学小能人――靳宏

2025-06-19
[写人]

我读懂了她的目光......

2025-06-19
[写景]

登山观月

2025-06-19
[想象]

我是未来的守护神

2025-06-19
[诗歌]

天空 云朵 土地

2025-06-19
[诗歌]

爸爸的惩罚

2025-06-19
[小说]

丢丢【三】

2025-06-19
[话题]

天蓝撒哈拉

2025-06-19
[小说]

迷失大陆--第二章(3)

2025-06-19
精选范文
[诗歌]

红墨。

2025-06-19
[诗歌]

此时,我只想你懂得

2025-06-19
[写人]

我长疮了

2025-06-19
[叙事]

毛巾旅行记

2025-06-19
[写人]

快乐的做我自己

2025-06-19
[散文]

用莲花延续的友情

2025-06-19
[说明文]

老电视

2025-06-19
[话题]

烤粽子

2025-06-19
[写人]

用心交来的朋友今天过生日

2025-06-19
[叙事]

我的家乡――海棠湾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