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归纳

所属类别:写作基础   阅读量:2234   时间:2019-11-04

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总结: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最新作文
[写景]

我的一片阳光草地

2025-07-07
[散文]

在深处

2025-07-07
[散文]

泪失的踪迹

2025-07-07
[诗歌]

近视的哭诉

2025-07-07
[散文]

跑跑卡丁车

2025-07-07
[写人]

校里?校外?

2025-07-07
[散文]

巴金作品选

2025-07-07
[散文]

那天,那时,那地

2025-06-20
[说明文]

“魔法”失灵了

2025-06-20
[状物]

lei(泪)

2025-06-20
精选范文
[诗歌]

山村野营

2025-07-08
[散文]

独的灯盏

2025-07-08
[散文]

曲终人散,情未了

2025-07-08
[读后感]

那边的天

2025-07-08
[议论文]

值得思考--赚钱!

2025-07-08
[写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5-07-08
[诗歌]

凝望的木偶人

2025-07-08
[诗歌]

世界上突然没有了重力

2025-07-08
[诗歌]

狮子 和老鼠 上海六师附小三(2)班古宇昕

2025-07-08
[诗歌]

多出来个宠物节

2025-07-08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