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明时节的谚语及解释

所属类别:谚语   阅读量:3061   时间:2019-11-04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2017年清明时节的谚语及解释,欢迎阅读。

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解释】这条在卷十一“农事,占候”条目下。徐光启说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有十个夜晚以上下雨,乡下人都会叫苦连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后,一定有风雨。因此他引用了这条谚语,意在说明天气的自然规律,天气是逐渐暖和起来了。这条谚语还出现在清人梁章钜的《农候杂占》、明人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里。

2,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解释】出自清人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到了清明的这一天,人人都会佩戴新折的柳条出门踏青、扫墓。妇女们会把这些柳条插在头发上,而男人们又总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头上,唐玄宗曾经说过这一天戴柳“可免虿毒”。这个谚语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没有一个人不配戴的柳条的,因为不配戴,来生是要变成黄狗的,很戏谑的说明了事实。

3,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解释】这条谚语与上一条意思相近,但有点儿雅了,像是经过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传更广,出于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清明这一天,谁要是不戴柳的话,小孩子也会变成老头了。如在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三,“三月,插杨柳”条目下,这条言语被增加了一个字,成了“清明不戴杨柳,红颜成皓首”。

4, 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解释】出自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李光庭这样解释,他说,清明前后半月,吴俗都有“标插坟墓”的习俗,用纸钱配挂在上面,称为“寓钱”。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铜的,为什么却称为金钱、铜钱呢,这主要是用来表达哀思者的孝心。挂在清明之前,说明孝思深厚是最可珍贵的,其钱虽不是真的金钱却胜似金钱;挂在清明之后,说明孝薄而不值得提倡,这钱不是金的而是铜的了。

【解释】明代的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里引用了有关清明的三点谚语:

5, 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解释】这个谚语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吴下谚语》卷二。它的意思是说,到了清明,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一半,夏天在逐渐的来到,棉被、裤需要拆洗了,让太阳晒掉里面一个冬天的阴气。春天是个很让人困顿的季节,很容易使人养成娇惰的性情,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晏安鸩毒”,不振作起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没什么出息。

最新作文
[写景]

海南一游

2025-06-18
[散文]

狗和骨头

2025-06-18
[诗歌]

时间丶淡忘

2025-06-18
[诗歌]

伤城

2025-06-18
[诗歌]

我的千里尖嘴

2025-06-18
[散文]

紫玫瑰

2025-06-18
[小说]

北门菜市场有条无间道

2025-06-18
[诗歌]

和地球妈妈聊聊天

2025-06-18
[散文]

时光是一指流砂,岁月染指仂流年

2025-06-18
[写人]

榕树.朋友

2025-06-18
精选范文
[说明文]

保护地球 造福人类

2025-07-08
[读后感]

读《夜莺》有感

2025-07-08
[诗歌]

校门口的桃花

2025-07-08
[散文]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025-07-08
[写人]

我爱我的朋友!

2025-07-08
[散文]

春天的华尔兹

2025-07-08
[童话]

春风沉醉的夜晚

2025-07-08
[话题]

厕所冤案

2025-07-08
[诗歌]

■抽烟、嗑瓜子以及其它

2025-07-08
[写人]

你是我最想写的人

2025-07-08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