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与底线哲理故事

所属类别:哲理故事   阅读量:2467   时间:2019-11-04

有时候,一个平实的故事能让人心生感动,因为里面有一种境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被两个美国人拿到。其中一个叫托马斯?萨金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纽约大学的教授。萨金特有一个古怪习惯,给学生授课或准备讲义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外界干扰。

一天,正在家里准备讲义的他,不得不接已经震动了三次的电话。他不客气地喊了一句:“你一次次打来烦不烦?”电话那头一个温柔的女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吗?这里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感谢您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您在宏观经济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上取得的成果令人注目,所以我们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您。”

“好的,谢谢。我还要准备讲义呢。”萨金特轻轻地说,然后挂断了电话。

半个小时后,讲义弄好,萨金特匆匆乘地铁赶往学校讲课。临出门,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好像得了诺贝尔奖了。”

萨金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造就了一种境界。

有时候,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会让你感动。因为里面同样包含一种境界。

面对一个虔诚的拜佛者,大师说:“什么叫佛法?佛法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心中。”还一并解释了关于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为什么有些人幸福,有些人烦恼的话题———“你幸福,因为你的欲望比能力小;他烦恼,因为他的欲望比能力大。”

这是佛家的人生观。

一位年轻的中国妈妈望子成龙心切,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科技先进的日本去深造,并且要从幼儿园开始。咨询中,她问日本幼儿园的老师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对方的回答让中国妈妈备感失望。这句话是———

“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叫他们学会说‘谢谢’。”

我们眼盯着如何学到更多“知识”的时候,而人家盯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做人”。萨金特的淡定,大师的人生观,日本教育的着眼点,都蕴含着一种境界。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易中天认为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他这样表白自己:“我确实没什么境界,但我有底线,我是个‘底线主义者’。”

更多的时候,底线比境界重要。没有底线,境界便没有了落脚之处。光喊一些类似彩虹的美丽口号,而不注重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社会不仅不会进步,反而会陷入一个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虚幻世界。所以,人和社会的底线都必须得以明确并坚守。有这些底线在,我们的社会就有了保险绳。即便往前走不快,也不至于有倒退的危险。假如我们的底线都得以坚守,那么,纯洁高尚的美好境界就会和我们如影随形。

最新作文
[想象]

文之傲

2025-06-20
[散文]

现在和曾经

2025-06-20
[散文]

一定要幸福

2025-06-20
[诗歌]

天使飞翔

2025-06-20
[写景]

《皇帝的新装》续篇

2025-06-20
[写景]

我的“打工”日记

2025-06-20
[植物]

是什么在纵容抢跑

2025-06-20
[诗歌]

献樱之少女

2025-06-20
[诗歌]

一朵开在夜里的花

2025-06-20
[散文]

小小世界里的小小追求

2025-06-20
精选范文
[看图]

寻找生活的另一面

2025-06-17
[小说]

春天和一个老人的死

2025-06-17
[写景]

花园美景

2025-06-17
[散文]

十年贝克汉姆

2025-06-17
[小说]

妖媚,顾苄媾(5)

2025-06-17
[散文]

葬下友谊

2025-06-17
[诗歌]

我来到了慢速时代

2025-06-17
[诗歌]

长河

2025-06-17
[写景]

青春如禅

2025-06-17
[叙事]

工作笔记1

2025-06-17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