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8BB9
拼音:é
部首:讠
总笔画数:6画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字级:1
笔顺:丶㇊丿丨丿乚
读音:e2
两分:讠 化
(1) 错误。【组词】:讹字。讹误(文字、记载错误)。讹谬。讹传(chuán )。以讹传讹。
(2)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组词】:讹诈。
(3) 谣言。【例句】:讹言(➊诈伪的话,谣言;➋胡言乱语)。
(4) 感化,变化。【例句】:“岁月迁讹。”
(5) 野火烧。
(1) 讹误;差错
(2) 敲诈;威吓
笔顺笔画:丶、㇊、丿、丨、丿、乚
笔顺名称:点、横折提、撇、竖、撇、竖弯钩
笔顺编号:453235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𠀤音囮。【玉篇】與譌同。僞也,謬也,舛也。【詩·小雅】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訛,僞也。【說文】【宋書·五行志】引《詩》
𠀤作譌言。
又【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又【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又【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又【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又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又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又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又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又【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譌言也。从言爲聲。《詩》曰:“民之譌言。”五禾切
(譌)譌言也。疑當作僞言也。唐風:人之爲言。定本作僞言。箋云:爲,人爲善言以稱薦之,欲使見進用也。小雅:民之訛言。箋云:訛,僞也。人以僞言相陷入。按爲、僞、譌古同,通用。尚書南譌,周禮注、漢書皆作南僞。从言爲聲。五禾切。十七部。詩曰:民之譌言。今小雅作訛。說文無訛有吪。吪,動也。訛者俗字。
①〈名词〉谣言;邪说;蛊惑人心的话。《汉书·成帝纪》:“京师无故讹言大水至。”【引】错误。《史通·自叙》:“讹音鄙句。”
②〈动词〉改变;变化。《诗经·小雅?节南山》:“式讹尔心。”
③〈动词〉通“吪”,行动。《诗经·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④〈动词〉借端敲诈。《红楼梦》:“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了衙门里去。”
⑤〈动词〉野火烧。李白《明堂赋》:“粲炳炳以照烂,倏山讹而晷换。”
问:讹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讹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提【㇊】。
问:讹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讹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讹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讹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竖弯钩【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