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4E1D
拼音:sī
部首:一
总笔画数:5画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字级:1
笔顺:𠃋𠃋𠃋𠃋一
笔顺:フフフフ一
读音:si1
五笔:XXGF
两分:纟 一(纟)
仓颉:VVM
郑码:ZZZA
四角号:22101
注音:ㄙ,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组词】: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组词】: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组词】: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组词】:情丝。愁丝。
(6) 指弦乐器。【例句】: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1) 蚕丝。是织绸缎等丝织品的原料
(2) 像丝的东西
(3) 表示极其细微的量
(4) 市制长度、重量单位
(5) 指弦乐器
笔顺笔画:𠃋、𠃋、𠃋、𠃋、一
笔顺名称:撇折、撇折、撇折、撇折、横
笔顺编号:55551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𠀤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
𡣕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𢇁,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蠶所吐也。从二糸。凡絲之屬皆从絲。息茲切
丝,蚕所吐的细线。字形采用两个“糸”会义。所有与丝相关的字,都采用“丝”作边旁。
①〈名词〉蚕丝。《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名词〉丝织品。《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③〈名词〉像丝的东西。《黄生借书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④〈名词〉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
⑤〈量词〉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问:丝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丝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丝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丝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丝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