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6234
拼音:dài
部首:十
总笔画数:17画
结构:右上包围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字级:1
笔顺:一丨一丨𠃍一丨一一丨丨一丿丶㇂丿丶
读音:dai4
反义词:摘
两分:栽音(
(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组词】: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
(2) 尊奉,推崇,拥护。【组词】: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
(3) 姓。
(1) 將物品套掛在身體部位上。【组词】:戴帽子、戴手套、戴眼鏡。
(2) 尊敬。【组词】:擁戴、愛戴。
(3) 頂著。【组词】:戴罪立功、披星戴月、不共戴天之仇。
(1) 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2) 把东西放在面、颈、胸、颈等处
(3) 尊奉;推崇
(4)
笔顺笔画:一、丨、一、丨、𠃍、一、丨、一、一、丨、丨、一、丿、丶、㇂、丿、丶
笔顺名称: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斜钩、撇、点
笔顺编号:12125121122134534
〔古文〕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
𠀤
𪒴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聲。
?,籀文戴。都代切文二 重一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
?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从異
?聲。都代切。一部。
(
?)籒文戴。弋聲、
?聲同在一部。葢非从戈也。
戴,分配财物获得增益叫“戴”。字形采用“異”作边旁,“”作声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戴”。
①〈动词〉加在头上;用头顶着。《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动词〉推崇;遵奉;拥护。《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戴白】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各欣然。”
【戴笠】戴斗笠,比喻贫贱。
【戴头】比喻刚正不畏 * ,不怕杀头。
【戴翼】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戴其世者甚众。”
【戴白】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戴各欣然。”
【戴笠】戴斗笠,比喻贫贱。
【戴头】比喻刚正不畏 * ,不怕杀头。
【戴翼】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戴其世者甚众。”
问:戴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戴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戴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戴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戴的第8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9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10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戴的第11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戴的第1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戴的第1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戴的第14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戴的第15笔是什么笔画?答:斜钩【㇂】。
问:戴的第16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戴的第17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