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91CC
拼音:lǐ li
部首:里
总笔画数:7画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字级:1
读音:li3|li5
反义词:外 表 面
近义词:内
两分:日 土
(1) 居住的地方。【组词】:故里。返里(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例句】:里弄(lòng )。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例句】: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4) 衣物的内层。【组词】:被里。
(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组词】:里外。心里。这里。那里。
(6) 姓。
(1) 人所居住的地方。【组词】:邻里、里弄、里巷
(2) 故乡。【组词】:故里、归里
(3) 古代户口管理的一级组织。居户多少,历代不一。每里少则二十五户,多则百户。【组词】:里正、里长
(4) 市制长度单位,150丈等于1市里,合500米
(5) 衣服、被褥的内层。【组词】:被里、绿衣黄里
(6) 里边(跟“外”相对)。【组词】:里屋
(7) 里面;内部<跟“外”相对>。【组词】:话里有话
(8) 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组词】:这里、那里、哪里、头里
笔顺笔画:丨、𠃍、一、一、丨、一、一
笔顺名称: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笔顺编号:2511211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
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屬皆从里。良止切
(里)凥也。鄭風。無踰我里。傳曰。里、居也。二十五家爲里。周禮載師廛里。鄭云。廛里者、若今云邑居矣。里、居也。縣師郊里。鄭云。郊里、郊所居也。遺人鄉里。鄭云。鄉里、鄉所居也。遂人曰。五家爲鄰。五鄰爲里。榖梁傳曰。古者三百步爲里。毛詩亦借里爲悝。悝、病也。从田。从土。有田有土而可居矣。良止切。一部。一曰士聲也。一說以推十合一之士爲形聲。凡里之屬皆从里。
①〈名词〉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顾炎武《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里。”
②〈名词〉家乡;乡里;里巷。《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③〈量词〉长度单位,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④〈名词〉衣服、被褥等的内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⑤〈名词〉里面;内部;当中。《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问:里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里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里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里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里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里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里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