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9686
拼音:lóng lōng
部首:阝
总笔画数:11画
结构:左右结构
字级:1
笔顺:㇌丨丿㇇㇏一丿一一丨一
读音:long2|long1
两分:阝 生
(1) 盛大,厚,程度深。【组词】:隆冬。隆重(zhòng )。
(2) 兴(xīng )盛。【组词】:兴隆。隆盛(shèng )。
(3) 高,高起。【组词】:隆起。隆穹。隆准(高鼻梁)。
(4) 尊崇。【组词】:隆师。
(5) 姓。
(1) 興盛。【组词】:興隆、隆盛、國運昌隆。
(2) 程度深厚。【组词】:隆恩、隆冬、隆重、隆情厚誼。
(3) 凸起的。【组词】:隆起。
(4) 增高。【组词】:隆鼻。
(5) 形容雷聲或爆炸聲。【组词】:雷聲隆隆、只聽到轟隆一聲,房子就倒了!
(1) 盛大;气势大。【组词】:隆重
(2) 兴盛。【组词】:隆盛、兴隆
(3) 深厚;程度深。【组词】:隆冬、隆寒、隆情厚谊
(4) 凸出。【组词】:隆起、穹隆
(5) ◎ 拟声词。用在“咕隆”“轰隆”“黑咕隆咚”等词语中
笔顺笔画:㇌、丨、丿、㇇、㇏、一、丿、一、一、丨、一
笔顺名称: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横撇/横钩、捺、横、撇、横、横、竖、横
笔顺编号:52354131121
【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𠀤音癃。【說文】豐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爾雅·釋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
又【玉篇】盛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註】隆冬,猶言盛冬也。
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註】隆,猶多也。
又【荀子·致士篇】君者,國之隆也。【註】隆,猶尊也。【史記·平準書】方隆貴用事。
又【前漢·王莽傳】臣莽夙夜隆就孺子。【註】隆,長也。言成就之,使其長大也。
又厚也。【後漢·皇后傳】使後世不見隆薄進退之隙。
又【前漢·五行志】沛城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又地名。【史記·晉世家】齊伐魯,取隆。【註】隆,卽龍也。魯地有隆山。
又州名。後周陵州,宋升隆州。
又豐隆,雷師。【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宓妃之所在。【正韻】靊霳,本作豐隆。
又與南通。【淮南子·俶眞訓】終南作終隆。
又叶盧王切,音郞。【道藏歌】但聞仙道貴,不聞鬼道隆。謠歌參天氣,賈生元正章。
又叶閭承切,音棱。【陸雲·贈孫世顯詩】制動以靜,祕景在隆。雲根可棲,樂此隈岑。
豐大也。从生降聲。力中切〖注〗徐鍇曰:“生而不已,益高大也。”
(
?)豐大也。隆者漢
?帝之名。不云上諱而直書其字者,五經異義云:漢幼小諸帝皆不廟祭,而祭於陵。旣不廟祭,似可不諱。然漢志河内郡隆慮。應劭曰:隆慮山在北,避
?帝名,改曰林慮也。又郡國志:林慮故隆慮,
?帝改。漢制生而諱,故孝宣更名。此葢
?帝在位時所改,而書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以前未及諱,至安帝建光元年許沖上書時不追改,故不云上諱。祐曰上諱者今天子之名,又在開卷也。林與隆合韵。故毛詩臨衝,韓詩作隆衝。从生降聲。力中切。九部。
①〈名词〉山中央高起的地方。《孙子兵法·行军》:“战隆无登。”
②〈动词〉升高;凸起。《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③〈形容词〉盛;兴隆;兴盛。《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④〈形容词〉高尚;崇高。《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
⑤〈形容词〉深厚;程度深。《狱中杂记》:“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
⑥〈象声词〉形容声音很大。《冯婉贞》:“枪声隆然。”
问:隆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问:隆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隆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隆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撇/横钩【㇇】。
问:隆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捺【㇏】。
问:隆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隆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隆的第8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隆的第9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隆的第10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隆的第1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