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字典 > 𨩳的意思解释

𨩳

𨩳

Unicode:28A73

部首:釒

总笔画数:17画

结构:左右结构

“𨩳”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𨩳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𨩳𠀤音詮。【說文】衡也。【廣韻】量也,次也,度也。【爾雅·釋言】銓也。【疏】謂銓量輕重也。【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註】輇量人物也。亦作硂。

• 说文解字原文刻本〈清代 陈昌治〉

𨩳

衡也。从金全聲。此緣切

• 说文解字注〈清代 段玉裁〉

𨩳(銓)稱也。稱各本作衡。今正。禾部稱、銓也。與此爲轉注。乃全書之通例。稱卽今秤字。衡者、牛觸橫大木其角。權衡字經典用之。許不尒。葢古權衡二字皆叚借字。權爲垂之叚借。古十四部與十七部合音。是以若干爲若柯。桓表爲和表。斟灌爲斟戈。毛詩觀爲多之借。單聲之鼉鄲入戈韵。垂古音陀。叚權爲之。俗乃作錘。若衡則叚借之橫字。權衡者、一直一橫之謂。从金。稱錘以金爲之。故从金。全聲。此緣切。十四部。

部首查字
全部一画二画三画四画五画六画七画八画九画十画十一画十二画十三画十四画十五画十六画十七画
今日识字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