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4F4D
拼音:wèi
部首:亻
总笔画数:7画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字级:1
笔顺:丿丨丶一丶丿一
读音:wei4
两分:亻 立
(1) 所处的地方。【组词】: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2) 职务的高低。【组词】:地位。职位。名位。
(3) 特指君主的地位。【组词】:即位。篡位。
(4)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组词】:个位。百位数。
(5) 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组词】:诸位。各位。几位客人。
(6) 姓。
(1) 表示所在的地方。【组词】:座位、方位、位置。
(2) 處、在。【组词】:鹿谷鄉位於南投縣,以生產凍頂烏龍茶聞名。
(3) 職務、等級。【组词】:職位、地位、爵位、甲等體位。
(4) 數字的位置。【组词】:個位、位數。
(5)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组词】:十位客人、五位老師。
(1)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 在某一领域所处的位置
(3) 特指君主的地位
(4) 官职
(5) 数码在一个数里所占的位置
(6) 量词。用于人<含敬意>
位是一个汉字,读作:wèi,是会意字。字从人,从立。“立”本义“站立”,引申含义指“独立”。姓氏,位姓来源于西汉于阗王位侍之后。史称位侍被长兄匈奴王封为于阗王,子孙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为氏,姓位。
笔顺笔画:丿、丨、丶、一、丶、丿、一
笔顺名称:撇、竖、点、横、点、撇、横
笔顺编号:3241431
【廣韻】于愧切【集韻】于累切【韻會】喩累切【正韻】于位切,𠀤音壝。【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廣韻】正也。【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
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註】出位而揖,禮以變爲敬也。
又所也。【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朱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姓。明位安。
又高麗人呼相似爲位。見【三國志】。 本作㑀。俗作位。㑀字原刻从亻从𡗓。
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从人立。于備切
(位)列中庭之左右當作
?又。謂之位。庭當作廷。字之誤也。廴部曰。廷、朝中也。釋宮曰。中庭之左右謂之位。郭云。羣臣之列位也。周語注亦曰。中廷之左右曰位。按中廷猶言廷中。古者朝不屋。無堂階。故謂之朝廷。朝士掌外朝之位。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司士掌治朝之位。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雖有北面南面之臣。皆以左右約舉之。左傳云。有位于朝是也。引伸之凡人所處皆曰位。从人立。㑹意。于僃切。十五部。按小宗伯。掌神位。故書位作立。古文春秋公卽位爲公卽立。古者立位同字。葢古音十五部。與八部多合韵。
位,宫中群臣排列在朝庭的左右两边叫作“位”。字形采用“人、立”会义。
①〈名词〉位置;方位。《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②〈名词〉官位;爵位。《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名词〉位次;座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位在廉颇之右。”
④〈名词〉特指帝王或诸侯之位。《谭嗣同》:“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设法筹救之语。”
⑤〈量词〉称人的敬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
【位望】地位和声望。
【位望】地位和声望。
问:位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位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位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位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位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位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位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