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7EB3
拼音:nà
部首:纟
总笔画数:7画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字级:1
读音:na4
反义词:出 吐 缴
近义词:入 收
两分:纟 内
(1) 收入,放进。【组词】:出纳。藏污纳垢。
(2) 接受。【组词】:采纳。笑纳。纳谏。
(3) 享受。【组词】:纳福。纳凉。
(4) 缴付。【组词】:纳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组词】:纳鞋底。
(6) 姓。
(1) 收入;放进来
(2) 接受
(3) 享受
(4) 放进去
(5) 交付
(6) 一种缝纫方法。密密地缝
(7) [纳西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
笔顺笔画:𠃋、𠃋、㇀、丨、𠃌、丿、丶
笔顺名称:撇折、撇折、提、竖、横折钩、撇、点
笔顺编号:5512534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𠀤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
又【舜典】納于百揆。
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絲溼納納也。从糸内聲。奴荅切
(納)絲溼納納也。納納,溼意。劉向九歎:衣納納而掩露。王逸注:納納,濡溼貌。漢酷吏傳:阿邑人主。蘇林曰:邑音人相悒納之悒。按悒納當作浥納,媕阿之狀,於濡溼義近也。古多叚納爲內字。內者,入也。从糸內聲。奴荅切。古音亦在十五部。
纳,丝品湿漉漉的样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内”作声旁。
①〈动词〉收进;收藏。《促织》:“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
②〈动词〉接受;采纳。《出师表》:“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③〈动词〉收容;接纳。《〈指南录〉后序》:“至通州,几以下不纳死。”
④〈动词〉交纳;交付。《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纳步】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
【纳步】留步。主人送客时,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
问:纳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纳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纳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提【㇀】。
问:纳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纳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钩【𠃌】。
问:纳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纳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