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9057
拼音:yí wèi
部首:辶
总笔画数:12画
结构:左下包围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字级:1
读音:yi2|wei4
两分:辶 贵
(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
(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
(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
(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
(8) 抛弃。【组词】:遗弃。
(1) 丢失。【组词】:遗落、遗失
(2) 丢失的东西。【组词】:路不拾遗
(3) 漏掉。【组词】:遗漏、遗忘、暴露无遗、一览无遗
(4) 漏掉的东西。【组词】:补遗、拾遗补阙
(5) 留下。【组词】:遗传、遗留、遗憾、遗风、遗迹、不遗余力、养虎遗患
(6) 特指死者留下的。【组词】:遗产、遗训、遗稿、遗书、遗孀、遗嘱
(7) 不自主地排泄<粪便或精液>。【组词】:遗尿、遗精、梦遗
(8) 赠予
(9) 送给
笔顺笔画:丨、𠃍、一、丨、一、丨、𠃍、丿、丶、丶、㇋、㇏
笔顺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笔顺编号:251212534454
〔古文〕𨗮
𨖽
𨗭【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
𠀤音夷。【說文】亡也。【易·泰卦】不遐遺。【註】用心弘大,無所遺棄也。【詩·小雅】棄予如遺。【註】言忘去不復存省也。【周禮·秋官·司刺】三曰遺忘。
又【正韻】失也。【前漢·賈誼傳】功不遺矣。【後漢·桓榮傳】慮無遺計。
又【集韻】餘也。【禮·樂記】有遺音者矣。【註】有不盡之音。【屈原·離騷】依彭咸之遺則。【註】遺,餘也。
又留也。【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龜。【左傳·昭十九年】古之遺愛也。
又【字彙補】便旋也。【前漢·東方朔傳】小遺殿上。【南史·謝幾卿傳】小遺沾令史。【註】卽俗言小便也。
又【正字通】遺遺,與委蛇通。【戰國策】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迤也。【管子·樞言篇】遺遺乎若有從治。
又姓。魯費宰南遺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以醉切,遺去聲。投贈也,餽也。【周禮·地官·遺人註】以物有所餽遺也。【左傳·隱元年】請以遺之。
又【玉篇】余恚切【正韻】于位切,𠀤音
𧸽。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盈之切,音怡。愈水切,音唯。義𠀤同。
又【集韻】【韻會】旬爲切【等韻】似爲切。𠀤與隨同。謙以下人也。【詩·小雅】莫肯下遺。【註】遺,音隨。
亾也。从辵䝿聲。以追切
(遺)亡也。廣韵:失也,赠也,加也。按皆遺亡引伸之義也。从辵貴聲。以追切。十五部。
遗,遗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贵”作声旁。
①〈动词〉遗失;丢失。《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②〈动词〉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名词〉遗失的东西。《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④〈动词〉遗留。《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又】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①〈动词〉赠送。《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②〈名词〉给予的东西。《送东阳马生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风】流传下来的风尚。
【遗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遗风】流传下来的风尚。
【遗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问:遗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遗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遗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遗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遗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遗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遗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遗的第8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遗的第9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遗的第10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遗的第1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折撇【㇋】。
问:遗的第12笔是什么笔画?答: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