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8863
拼音:yī yì
部首:衣
总笔画数:6画
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字级:1
读音:yi1|yi4
两分:(衣)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
(3) 姓。
(1)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组词】: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组词】:糖衣、書衣。
(3) 苔衣、地衣。【例句】: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4)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组词】: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1) 穿在身上遮体御寒的服装。【组词】:大衣、棉衣、丰衣足食、衣冠楚楚、锦衣玉食
(2) 形状、性质、功能像衣的东西。【组词】:书衣、弓衣、糖衣、剑衣
(3) 胎盘和胎膜。【组词】:胞衣、胎衣
(4) (Yī)姓
(5) ◎ 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
笔顺笔画:丶、一、丿、𠄌、丿、㇏
笔顺名称:点、横、撇、竖提、撇、捺
笔顺编号:413534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說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白虎通】衣者,隱也。【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軀依也。【類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傅
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於稀切
(衣)依也。曡韵爲訓。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上曰衣,下曰常。常,下帬也。象覆二人之形。孫氏星衍曰:當作二厶。厶,古文肱也。玉裁謂:自人部至此部及下文老部、尸部字皆从人。衣篆非從人,則無由次此。故楚金疑義篇作
?,云說文字體與小篆有異。今人小篆作衣,乃是變體求工耳。下文表、襲、袤、裔四古文皆从
?,則知古文从二人也。今人作卒字,亦从二人,何以云覆二人也。云覆二人則貴賤皆覆,上下有服而覆同也。於稀切。十五部。凡衣之屬皆从衣。
衣,人们遮羞蔽体所依赖的东西。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衣”字的字形,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 所有与衣相关的字,都采用“衣”作边旁。
①〈名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②〈名词〉衣服。《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又】〈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
③〈动词〉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
问:衣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衣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衣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衣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提【𠄌】。
问:衣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衣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