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7BA1
拼音:guǎn
部首:竹
总笔画数:14画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字级:1
读音:guan3
两分:竹 官
(1) 吹奏的乐器。【组词】:管乐器。管弦乐。
(2)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组词】: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3)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组词】:电子管。晶体管。
(4) 负责,经理。【组词】:管理。
(1) 呈圓筒形的器物。【组词】:鐵管、水管、燈管、橡皮管。
(2) 吹奏的長筒形樂器。【组词】:黑管、管樂器、雙簧管。
(3) 負責、辦理。【组词】:管理、管事、管帳、管吃管住。
(4) 保證、鐵定。【组词】:管用、包管你考得上!
(5) 約束、教導。【组词】:管教、看管、管束、管不住。
(6) 理會、顧慮。【组词】:不管你了別管他,我們先走。
(7) 儘管:儘量。【组词】:你儘管放心地去玩吧!
(1) 古代一种像笛的乐器。圆而细长,中空,旁有六孔,两支并起来吹奏
(2) 管乐器的通称
(3) 泛指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
(4) 毛笔
(5) 量词。用于管状物
(6) 特指外形像管的电器部件
(7) 管理统辖
(8) 负责某项工作或事务
(9) 照料;约束
(10) 过问;参与
(11) 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行动不受所举条件的限制,相当于“不管”“无论”
(12) 负责供给
(13) 保证
(14) 介词。①把,构成“管……叫”的格式,用来称说人和事物;②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
笔顺笔画:丿、一、丶、丿、一、丶、丶、丶、㇇、丨、𠃍、一、𠃍、一
笔顺名称:撇、横、点、撇、横、点、点、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折、横
笔顺编号:31431444525151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𠀤音筦。樂器。【書·益稷篇】下管鼗鼓。【詩·商頌】嘒嘒管聲。【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前漢·律歷志】竹曰管。【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𠋫陽氣。
又地名。【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禮·內則】右佩玦、捍、管。【註】管,筆彄。【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註】猶包也。【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詩·大雅】靡聖管管。【傳】管管,無所依繫。【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註】謂籥也。【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集韻】古丸切,𠀤音官。【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从竹官聲。琯,古者玉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前零陵文學姓奚,於伶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从玉官聲。古滿切
(管)如箎。六孔。箎有七孔。見大鄭笙師注。管之異於箎者、孔六耳。賈逵、大鄭、許君、應劭風俗通、蔡邕月令章句、張揖廣雅皆云如箎六孔。惟後鄭周禮注、詩箋云如篴而小。倂㒳而吹之。今大予樂宫有焉。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風俗通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物開地牙四字有脫誤。當作物貫地而牙。貫管同音。牙芽古今字。古書多云十一月物萌。十二月物牙。正月物見也。从竹。官聲。古滿切。十四部。
(琯)古者管㠯玉。此句今正。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琯。見大戴禮、尙書大傳。前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見風俗通。孟康漢書注、宋書樂志皆云。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無笙字。盧注大戴作明帝時。亦無笙字。夫㠯玉作音。故神人㠯和。鳳皇來儀也。風俗通同。从王。官聲。按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許書衹當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
管,像笛,六孔。代表十二月之音。当管吹乐起,物开地迓,世界欢欣,因此称之为“管”。字形采用“竹”作边旁,“官”是声旁。琯,古 时候玉管用玉制成。舜帝时代,西王母来,奉献她的白玉管。前任零陵文学史官性奚,有伶道县祭祀舜帝的祠庙下面,得到了笙白玉管。用玉 管吹奏音乐,因此众神众人齐唱和鸣,连凤凰也翩跹司仪。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官”作声旁。
①〈名词〉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又】泛指管乐。《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②〈名词〉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又】笔。《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与妻书》:“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名词〉钥匙。《殽之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④〈动词〉掌管;管理。《史记·范雎列传》:“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
⑤〈动词〉包管;保证。《西游记》:“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
问:管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管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管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管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管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管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管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管的第8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管的第9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撇/横钩【㇇】。
问:管的第10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管的第1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管的第1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管的第13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管的第14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