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5DF4
拼音:bā
部首:巳
总笔画数:4画
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字级:1
笔顺:𠃍丨一乚
笔顺:フ丨一フ
读音:ba1
五笔:CNHN
两分:(巴)
仓颉:AU
郑码:YIA
四角号:77717
注音:ㄅㄚ,
(1) 粘结着的东西。【组词】:泥巴。锅巴。
(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组词】: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3) 贴近。【例句】: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4) 盼,期望。【组词】:巴望。
(5) 张开。【组词】:巴着眼睛。
(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组词】:巴蜀。巴山蜀水。
(8) 词尾,读轻声。【组词】:尾巴。嘴巴。
(9) 大蛇。【例句】: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10) 气压的压强单位。
(11) 压强单位。
(12) 姓。
(1) 急切盼望。【组词】:巴望、巴不得。
(2) 接近、貼近。【组词】: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3) 巴結:討好、奉承。【组词】: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4) 巴掌:手掌。【组词】: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5) 下巴:臉部的下方。【组词】: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6)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组词】:巴蜀、巴東三峽。
(7) 詞綴:①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组词】:尾巴、嘴巴。②凝結成塊的物體。【组词】:泥巴、鹽巴。
(1) 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市一带
(2) 指四川东部和重庆市一带
(3) 〈方〉盼望;期望
(4) 〈方〉紧贴或挨近
(5) 粘住
(6) 粘在别的物体上的东西
笔顺笔画:𠃍、丨、一、乚
笔顺名称:横折、竖、横、竖弯钩
笔顺编号:5215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𠀤音芭。【廣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又【玉篇】國名。【左傳·桓九年】巴子使韓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又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譙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二郡,巴郡以墊江爲治,安漢以下爲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巴東郡,墊江爲巴西郡。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又縣名。【唐書·地理志】歸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又【說文】蟲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陵,世稱巴陵。
又巴蕉,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又【正韻】尾也。
又姓。【後漢·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从巴。伯加切〖注〗徐鍇曰:“一,所吞也。指事。”
(巴)蟲也。謂蟲名。或曰食象它。山海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象形。伯加切。古音在五部。按不言从己者、取其形似而軵之。非从己也。凡巴之屬皆从巴。
巴,大虫。有人说,“巴”就是传说中吞食大象的巨蛇。字形象大蛇的形状。所有与巴相关的字,都采用“巴”作边旁。
①〈名词〉一种大蛇,篆体巴字似蛇形。《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泉,三岁而其骨。”
②〈名词〉古国名。《过秦论》:“西举巴蜀。”
③〈动词〉热切盼望。《智取生辰纲》:“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④〈动词〉紧贴;靠近。《孙吾空三打白骨精》:“前不巴村,后不靠店。”
问:巴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巴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巴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巴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竖弯钩【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