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7D22
拼音:suǒ
部首:糸
总笔画数:10画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会意字
字级:1
读音:suo3
两分:十 糸
(1) 大绳子或大链子。【组词】: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2) 搜寻,寻求。【组词】: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3) 讨取,要。【组词】: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4) 尽,毫无。【组词】:索然无味。
(5) 单独。【组词】:离群索居。
(6) 姓。
(1) 粗繩。【组词】:繩索、鋼索、麻索、鐵索。
(2) 尋找。【组词】:摸索、探索。
(3) 要求。【组词】:索價、索求、強索、索取。
(4) 毫無。【组词】:索然無味。
(5) 孤獨的、疏離的。【组词】:離群索居。
(6) 索性:率直、直接了當。【组词】:咱們索性就先走吧!
(1) 大绳子。后泛指各种绳索
(2) 大链子
(3) 探求
(4) 搜寻;寻找
(5) 要;取
(6) 孤独
(7) 寂寞;没有意味
笔顺笔画:一、丨、丶、㇇、𠃋、𠃋、丶、亅、丿、丶
笔顺名称:横、竖、点、横撇/横钩、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笔顺编号:1245554234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
𧛻。【說文】作
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
𣎵糸。【韻會】隷作索。【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
𡩡,求也。【禮·曲禮】大夫以索牛。【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
𣎵部。
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从?糸。杜林說:
?亦朱木字。蘇各切
(索)艸有莖葉可作繩索。當云索繩也,與糸部繩索也爲轉注,而後以艸有莖葉可作繩索發明从
?之意,今本乃淺人所刪耳。爾雅曰:紼,繂也。謂大索。經史多假索爲
?字。又木部曰:澌,水索也。索訓盡。从
?糸。
?糸者,謂以艸莖葉糾繚如絲也。詩曰: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以艸者,如
?秆茅麻是。以竹者,竹部之筊是。以木者,椶櫐之屬是。穌各切。五部。杜林說:
?亦朱木字。未詳。疑當作索亦朱市字。市者,篆文韍也。杜林說索爲韍字,从糸
?聲。與杜林說構爲桷字,
?爲貶損字,畁爲麒麐字,鼂爲朝旦字,正同。
索,草有茎叶可以揉编成绳索。字形采用“、糸”会义。杜林说,
,也是“朱市”的“市”字。
①〈名词〉大绳子;绳索。《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②〈动词〉绞合;搓。《诗经·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③〈动词〉寻求。《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动词〉寻找。《扁鹊见蔡桓公》:“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⑤〈动词〉索要;索取。《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⑥〈形容词〉孤独。白居易《与元稹书》:“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⑦〈形容词〉尽。《宋史·刘绮传》:“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
⑧〈副词〉须;得;能。《长亭送别》:“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辨】绳,索。“绳”指小绳子。“索”指大绳子。
【索居】独居。
【索然】⒈离散的零落的样子。⒉流泪的样子。
【索笑】求笑;取笑。
【索隐】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
【索居】独居。
【索然】⒈离散的零落的样子。⒉流泪的样子。
【索笑】求笑;取笑。
【索隐】寻求事物的隐僻之理。
问:索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索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竖【丨】。
问:索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索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撇/横钩【㇇】。
问:索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索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撇折【𠃋】。
问:索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
问:索的第8笔是什么笔画?答:竖钩【亅】。
问:索的第9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索的第10笔是什么笔画?答:点【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