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5C3E
拼音:wěi yǐ
部首:尸
总笔画数:7画
结构:左上包围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字级:1
笔顺:𠃍一丿丿一一乚
读音:wei3|yi3
反义词:头 首
近义词:末
两分:尸 毛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组词】: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组词】: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组词】: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组词】: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组词】: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例句】:三尾儿(雌蟋蟀)。
(1) 某些動物身體的末端部分。【组词】:尾巴、鳥尾、魚尾、虎尾。
(2) 事情的結束部分或數目。【组词】:結尾、尾款、尾數、尾聲、年尾、有頭有尾。
(3) 跟隨在後。【组词】:尾隨。
(4) 交尾。【例句】:鳥獸、昆蟲等動物雌雄交配。
(5) 量詞。用於計算魚的數量的單位。【组词】:一尾魚。
(1) 尾巴。【组词】:狗尾、马尾、摇尾乞怜、尾大不掉
(2)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3) 事物的末端。【组词】:排尾、尾声、有头无尾、首尾呼应
(4) 跟在后面。【组词】:尾随
(5) 量词。用于鱼
(6) ◎ “尾巴”的口语音。用于“尾巴”“尾儿”等词
笔顺笔画:𠃍、一、丿、丿、一、一、乚
笔顺名称:横折、横、撇、撇、横、横、竖弯钩
笔顺编号:5133115
〔古文〕𡱕
𡱓
𡲵【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
𠀤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
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从尾。無斐切。今隸變作尾〖注〗㞑、?、
?,古文尾。
(尾)微也。微當作
?。
?,細也。此以㬪韵爲訓,如門捫也、戸護也之例。方言曰:尾,盡也。尾,梢也。引伸訓爲後。如晉語歲之二七。其靡有微兮,古亦叚微爲尾。从到毛在尸後。到者,今之倒字。無斐切。十五部。今隷變作尾。古人或飾系尾,未聞。鄭說韍曰:古者佃,漁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獨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按蔽後卽或飾系尾之說也。西南夷皆然。後漢書西南夷列傳曰槃瓠之後,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按尾爲禽獸之尾,此甚易解耳。而許必以尾系之人者,以其字從尸,人可言尸,禽獸不得言尸也。凡全書內嚴人物之辨每如此,人飾系尾。而禽獸似之。許意如是。凡尾之屬皆从尾。
尾,细微的尾巴。字形采用“尸”和倒垂的“毛”会义,表示毛在尸后。古人有的在身后装饰着尾巴,今天的西南少数民族也这样。所有与尾相关的字,都采用“尾”作边旁。
①〈名词〉尾巴。《狼》:“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②〈名词〉末尾;末端。《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③〈动词〉跟在后面;跟随。《后汉书·岑彭传》:“嚣出兵尾击诸营。”
问:尾的第1笔是什么笔画?答:横折【𠃍】。
问:尾的第2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尾的第3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尾的第4笔是什么笔画?答:撇【丿】。
问:尾的第5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尾的第6笔是什么笔画?答:横【一】。
问:尾的第7笔是什么笔画?答:竖弯钩【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