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学五年级作文 > 得与德

得与德

年级:小学五年级作文   字数:726   作者:   时间:2025-02-27

在历史上,有多少人因“德”而名垂青史,有多少人因“得”而身败名裂。因此,做人要明得失,悟德果。

德,是一种品行。春秋战国时期,子罕深知得与德的辩证关系。友人给他送玉,他说:“我若收下你这块玉,我的宝物和你的宝物不就都丧失了吗?”中华五千年历史证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深刻理解了“得与德”之间的思辨关系,而且遵循“得与德”之间的要义,所以成就仁德之举,伏尔泰说:“造就政治家的,绝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人格。”人格之中德性最重要。

德,是一种志向。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唐太宗李世民总结五代十国正反两面的教训,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观点,意思是为君者当依靠百姓来巩固国家,保护江山,他深谙君德之义,深知战乱人祸对百姓的危害,对国家的破坏。他立志善待百姓,体察民情,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为盛唐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国家久安,国富民足。疫情肆虐之时,广大医者奉献大爱,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志愿者奔赴一线抗疫,事虽小,志却大,德乃高。

德,是一种恩惠。品德高尚者,人们就尊重你,敬爱你,信任你。人与人之间有了尊重、信任,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有人站出来帮助你,支持你,不就“得”了。战国时期,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国收债,冯谖免去薛国百姓所有的欠款,百姓感激不已。后来,他再次回到薛國,薛邑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德高者,做到“居高官而纤尘不染,理万财而分文不贪”,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厚德载物,有“德”才能载“得”,无“德”才能承“失”。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才能渡过难关,得心,积德;而巧取豪夺,得钱财,失大德。这之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思辨哲学。

评论 (0)

最新作文
[诗歌]

读《人才多少的判定》有感

2025-04-21
[读后感]

团结·合作——读《绿野仙踪》有感

2025-04-21
[议论文]

幸福其實很簡單、

2025-04-21
[小说]

第二章 第二妃的公主

2025-04-21
[散文]

我的哀伤,谁来为我品尝

2025-04-21
[诗歌]

给抗震救灾的人们的一封信

2025-04-21
[诗歌]

星星堆满天

2025-04-21
[散文]

偷点梦想的力气

2025-04-21
[叙事]

读《中国“女拳王”,苦难的乱拳打不倒她》有感

2025-04-21
[叙事]

巩留水坝

2025-04-21
精选作文
[小说]

尊严 引子

2025-05-01
[写人]

我有用

2025-05-01
[散文]

天空中的童话(日食)

2025-05-01
[写人]

我是书的守护神

2025-05-01
[诗歌]

人类,真实

2025-05-01
[续写改写]

忆歌

2025-05-01
[写人]

我读《水浒》

2025-05-01
[散文]

一张关于“感动“的帖子

2025-05-01
[读后感]

包饺子的过程

2025-05-01
[诗歌]

黑夜的诗人

2025-05-01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