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三年级作文 > 《借我一生》读后感

《借我一生》读后感

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1150   作者:   时间:2025-02-28

很难想象文革到底铸就了怎样的灾难,以至于到现在,文学界还蔓延着文革遗风。

那次在图书馆,偶然间发现了余秋雨的《借我一生》,便取来借阅。居然发现这本书的旁边有一本名为《庭外“审判”余秋雨》的书,作者是古远清。可奇怪的是两本书并不是同一文体,作者也不是同一人,两本书放在一起,颇有比较阅读的意思,于是便借了同学的图书证,好说歹说才一起借来了两本书。

翻开书本,略一浏览,竟发现两本书上的内容基本对立,而且也都围绕着“文革”这一事件相互攻击。也许真是图书管理员独具匠心,居然将这两本书放在了一起。

文革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岁月?我无从得知,至少直到现在,对于这段历史,还有一种讳忌莫深的隐讳。

最早知道文革这个名词是在小学五年级的常识课本上,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当时,我曾问过老师文革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只是说那是由四人帮控制的一段黑暗的十年浩劫,接着便说中国的经济倒退了十年等诸如此类我当时听不懂的话。后来,到了高中,历史课本上的描述是“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除此之外,只有一两段只言片语的描述。而这本书,《借我一生》,余秋雨用极其真实而厚重的笔法,深刻的描写了文革时期中国普通知识分子所受的苦难。

只有经历过这一段历史的人,才会有如此深刻地对历史的反思。这位中国文学大师,经历了这样一段苦难历程之后,不忘前车之鉴,写下了这样一篇回忆性的传记散文。

在这本书中,余秋雨用包含深情的笔触,描述了在文革中受尽苦难的一代人,包括余秋雨一家,也是文革的受害者。而在文革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造反派,在一段时间内风头极健后,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余秋雨一家也走出了历史的阴霾。后来,余秋雨先生功成名就,写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文化散文。可这时,社会上所谓的“文人”们眼红看不下去了,几乎自诩是“文学界”的所有的人都指责余秋雨在文革中参加了笔命为“石一歌”的造反组织。余先生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到法院状告诽谤之人。历经法律苦旅之后,虽胜诉却是身心俱疲,写下了自传《借我一生》后宣布封笔。可正是这本余秋雨的封笔之作,却引发了一连串的所谓“文革研究者”的谩骂,古远清甚至写了《庭外“审判”余秋雨》的驳论“着作”,引进据典,挖空心思找余先生的麻烦,整本书几乎都在骂人,完全失去了一个教授应有的风度。余秋雨先生甚至打趣说第二次文革就要从他开始了。

这只是戏言,然而,中国文人却总有那么一种劣根性,所谓棒打出头鸟就是这么一回事。文革,三四十年前的历史风暴,诚然已被大多数人遗忘,可是中国文坛,是否应从中吸取什么吗?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看客”和“从客”是否应从中吸取什么吗?

文革已结束,中国应新生,文坛的春天必将到来。

评论 (0)

最新作文
[议论文]

挽起长发

2025-06-20
[叙事]

我看校园小吃

2025-06-20
[写景]

别了,上海

2025-06-20
[叙事]

堂弟家的小狗

2025-06-20
[续写改写]

深圳打工的日子成就了我

2025-06-20
[诗歌]

灵感罢工日

2025-06-20
[议论文]

去 新 华书店 看书

2025-06-20
[诗歌]

二十年后的偶

2025-06-20
[诗歌]

眼睛的重要

2025-06-20
[诗歌]

那晚的忧伤

2025-06-20
精选作文
[诗歌]

雪地(记爷爷)

2025-06-19
[散文]

生,死

2025-06-19
[小说]

闭上眼默念,记忆还在。

2025-06-19
[诗歌]

新日

2025-06-19
[诗歌]

异月

2025-06-19
[状物]

苹果时代

2025-06-19
[叙事]

愚人节的事儿

2025-06-19
[小说]

3分钟的生意

2025-06-19
[应用文]

电脑,想要修你不容易

2025-06-19
[诗歌]

梦想精灵

2025-06-19
请在APP中进行此操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好学生作文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