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小学三年级作文 字数:3105 作者: 时间:2025-03-05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作文,顺其自然是努力之后用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好或者坏的结果与环境,是勇者的行为,绝不是懦夫的自怨自艾。
陶渊明负手而立,淡淡回应:“既然不能有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我又何必入浊世,一争长短呢?”
年轻人依旧不放弃,振振有词地说道:“好男儿应志在四方,兼济天下。若觉得世道黑暗,那就更应该披荆斩棘,把一切的不合理,一切的不公正,一切丑恶统统埋葬掉,世界自然会迎来大同,开创世外桃源。”
陶渊明不为所动,只是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丝毫没有因为年轻人的顶撞而生气,继续不急不缓的说:“我本无心涉足俗世,只求独善其身,安享岁月。而你的‘社会理想论’有些不切实际,社会发展的问题,应该徐图改良,若是毁灭旧的一切,则代价太大。”
“可是……”
年轻人还想争辩,一位白发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年轻人忙叫白发老者来评理。白发老者听了年轻人的讲述,缓缓说道:“是当以霹雳手段,弃旧而图新也。”
年轻人一拍巴掌:“此言正合我意。只有驱除腐朽,尽扫黑暗,才能迎来真正的光明,建立起普遍的幸福。”
陶渊明笑而不语,只是意味深长地锄着杂草。
老者沉吟一会儿,接着道:“雄心壮志固然需要,但世事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一动须有一静,一刚方有一柔,有些时候,是要静下来才好的。你们二人一人主张独善其身,一人主张兼济天下,都是根据个人志向而定的,不存在谁对谁错,只有找好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和高度,方可成大器。”
说完,老者飘然而去。此时不仅是年轻人,连陶渊明也是恍然大悟,他们静静地伫立在山崖上,心中,思绪万千……
儒道互补,多少文人骚客达到了崇高。七月赤壁,清风徐来,心怀鸿鹄志的才子苏轼被一贬再贬。他纵观万象,大悟“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吟歌飘荡,才能在这生不逢时的一世最后安详感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寒秋长沙,湘江北去,遥想当年一挫再挫的革命历程,面对层林尽染肃杀凄美的故地,毛泽东感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物我合一、胸有大志,才在之后的磨难中一次次使星星之火,燎遍神州。庚子天灾,人心惶惶,全国民众处于茫然时,全真信徒梁兴扬不学他人一味祈福呼喊,第一时间在终南山下筹备、分配物资,不分昼夜奉献自己’,用以往宣传道教文化的视频收入和个人积蓄捐款十五万。中国近代作家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时运不济,道家辩证思想是灵魂的归宿;若有需要,儒家担当风范是行为的指南。
儒道互补,失去了任何一面,另一方就像荷花没了绿叶掩映。魏晋玄学,嵇康一味清高却只有一曲《广陵散》为他送行;楚汉之争,项羽愤慨不堪只选择了刎颈自杀。儒家是治世的学问,可是不完备自己便教化他人只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道家是避世的心态,但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自私又不现实。儒阳道阴,外圆内方,答案在两千多年中的诸多风雨后已然呈现,沉淀在华夏亘古的记忆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炎黄子孙,应理解其中儒道结合的微妙意味:洁身自好,上善若水,和光同尘,韬光养晦,若有时机,为国为民,兼济苍生,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立志于学,不辜负这千年的文化沉淀;修身养性,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变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这或许是在二十世纪对儒道结合的最鲜活诠释与实践。
静,如处子,内心宁静不容外界纷争玷污;动,如脱兔,意志坚定不被困难阻碍退却。它灵活而沉稳,随中国人的呼吸起起伏伏,它在悲伤时抚慰你,在得志时警示你,在壮志未酬、迷茫四顾时引你向前。
美哉!儒道互补,中华文明!
锤炼自身的修养,推动个体的发展,是兼济天下的必由之路。正如熊培云所说,“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解构,没有建构。”每一个发展自我的你,都是社会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周国平“让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思考自我和存在的奥秘;抑或是蒋勋用“全力以赴的专注”,使生命“凝塑成一种雕塑般的美”,都体现了他们与自我发展的交锋与博弈。正是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构建了社会的有序安定。
而兼济天下更应该是我们发展自我的最终目标。倘若人人皆为在天下苦难面前卷而怀之,闭目养神的隐君子,是鲁迅笔下“泰山崩,黄河溢,隐士目无见,耳无闻”的扁平看客,又何来碧波荡漾,水晏河清的时代让我们得以安稳发展?正如孔庆东多说,“学者应当具备人文情怀,把人间情怀压在纸脊,方为第一流的学术。”在遭遇黑色政治旋风席卷却甘愿肝胆相照,抛颅洒血,不放过一个“吃人的魑魅魍魉”的五四先贤身上;在以笔为椽,著《1984》剖开社会极权的阴暗面的乔治·奥威尔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担当与“修之于天下”的人类情怀熠熠闪光,那是对“对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的关怀,那是叩经问史,朝山谒水,以发展之我兼济天下的担当。
然而,如今却有部分人只为自我的发展不择手段,却毫无兼济天下的伦理责任意识,最终成为钱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毫不羞愧。我仿佛听到鲁迅在风雨如晦中呐喊“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约翰·多恩疾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又仿佛看到熊培云感慨“真正的慈悲是对人对己的双向成全,是不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注重自我的发展的确无可厚非,当若个体被过分放大,我们终将会如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横态木偶”般,毫无敬畏,毫无热忱,毫无神圣与崇高,以致失去了大先生笔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热血与责任感。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既要有独善其身的清醒修为,更应有兼济天下的大情怀,傲骨铮铮,牢记责任。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以上就是关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作文内容,更多内容请关注好学生作文网。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作文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议论文】相关推荐文章:
牵挂作文600字作文高中牵挂作文600字作文
忆苦思甜作文800字忆苦思甜的作文800字作文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作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作文
排球比赛作文400字作文关于排球比赛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