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中三年级作文 字数:5537 作者: 时间:2025-03-05
2025范跑跑事件看法800字,还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丢下学生第一个跑的“范跑跑”吗,关于范跑跑事件有什么看法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5范跑跑事件看法800字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5范跑跑事件看法800字吧!
自古以来,世人将老师置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被称为“勤劳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老师是中国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的职业,杜甫曾称赞自己的师长“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连宋濂都曾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对于老师的尊敬之情“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可以说,老师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但是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在汶川地震中毫不犹豫地抛下自己的学生夺门而出的,被戏称为“范跑跑”的老师,他曾经轰动一时,被世人所唾弃,而这位“范跑跑”的现状却鲜有人所知。
在2025年那场震惊全国的汶川地震里,发生了许多动人的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其中最为动容的便是张米亚老师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瘦弱的双臂承担起自己的两名学生生命的重量,所幸的是,那两位学生平安无事,这位平凡的老师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人性的伟大光辉和身为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
与之相反的是,同样也有一位老师在此次灾难声名大噪。那就是在当年赫赫有名的“范跑跑”老师。当地震发生之时,这位老师在确定灾难的危害性时,他并没有考虑依然身处险境的学生们,而是撒腿就跑,把自己的学生留在危难之中。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遭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唾弃事件发生后,范跑跑并没有道歉或是忏悔,反而指责那些责骂他的众人,嘲讽他们如果交换位置,换位思考,一定会与自己做出相同的行为。范跑跑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众人对于“师德”的思考。
这并非仅仅只是用一句“换位思考”就能搪塞过去的说法。虽然怕死乃是人之天性,面对死亡,没有人可以完全冷静下来,此乃人之常情。
但司马迁也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跑跑显然在为自己的贪生怕死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再则,范跑跑在那是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他更是一名教师,一名教师的职责首先便是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张米亚老师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范跑跑将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弃自己的学生于不顾,这不仅仅是人性的问题,这更是一个老师师德的问题,在我看来,范跑跑这种无疑是无耻万分的狡辩行为。范跑跑这一跑,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声誉,更是全天下所有老师的名誉。这无疑使得所有老师都被扣上“贪生怕死”的标签。
更有好事者开始传播老师的种种谣言,声称存在老师“额外收取补习费,甚至打骂、虐待学生。”一时间,无数人都开始讨伐教师这个职业,这无疑影响了那些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年轻人们,使得教师们在那是人人自危了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范跑跑可谓影响深远无论如何,范跑跑身处于普通人的立场上,他可能并没有做错,他只是表现出一个正常人在面对灾难时的正常行为;然而,如果在一位教师的立场上来说,他无疑是一败涂地的,他连面对灾难保护学生的勇气都荡然无存,有何资格称作“老师”,对于自己行为的种种狡辩,实在令人鄙视万分
但在那场灾难之后,范跑跑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如今,范跑跑被所有学校所拒绝,毕竟哪座学校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处于腥风血雨之中,这种下场令人唏嘘,但也称得上咎由自取。为了维持生计,范跑跑表示“自己可能会开家书店,卖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我看来,这份工作更适合范跑跑,尽管我们对于他贪生怕死的行为感到不耻,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文学才华,或许范跑跑如今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文学功底了。对于范跑跑,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
支持者认为:范跑跑只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这并无大错。更何况,危难之前,有多少人会考虑与自己无半分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在现代,老师和学生更像是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像张米亚老师那样伟大的教师毕竟是凤毛麟角般地存在,一个拿钱做事,一个付钱学习,一旦学生毕业,两者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再无联系。人世间的冷漠展现的毫无保留。
反对者则嘲讽:一个连“师德”都没有的人,有什么资格担任“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许范跑跑在能力方面绰绰有余,但在品德与为人处世方面糟糕透顶
也许他当时做了自以为正确的选择,但谁也无法得知,那群被他抛弃在教室中的学生,他们甚至都没有十五岁,就被自己除了父母以外最为亲近和尊敬的人抛弃了,先不论有没有学生因为范跑跑轻率的行为失去自己年轻的生命,哪怕那些事后得救的学生们所留下的心理阴影该如何补救,他们之后又该以怎样的眼光去面对“老师”这个职业。可以说,范跑跑以一己之力将整个教师行业拖下水。
荀子曾经说过:“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老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是毫无意义的。现在学生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学习,老师将会是他们所学习模仿的对象,范跑跑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学生何等影响。也许他脱离教师的行业,是所有祖国花朵的幸运。
选择了教师不是选择高尚,只是选择一种职业。如果说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那么选择其它职业是不是就不高尚呢?那么从事其它职业的人选择的是什么,是卑鄙么?
教师有义务保护未成年的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义务不是无限的,盲目的,不计代价的。医生有救治病人的职责,但是遇到肝癌患者是否就一定要捐出自己的肝呢,遇到尿毒症患者就一定要捐出自己的肾么?
口号上空洞地无限拔高教师,其实是对教师的暗算,是阴谋。如果鼓吹别人的高尚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多牺牲,自己得实惠,那么鼓吹者本身就充当了不光彩的道德角色。弘扬高尚的社会风气要靠重奖鼓励高尚者,给牺牲者的家人更多的关怀爱护;不能靠蔑视,讽刺,挖苦,甚至动用特权打击平凡者。因为如你,如我,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
人总要有起码的自由,也许我们天天都看见了舍己救人的报道,就毫无理性的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我一直认为,人有多少善就有多少恶,只不过是掩藏的更深而已。英雄成为英雄是因为英雄是少数的,也许我们可以统计出地震中有多少英雄,但是我们肯定统计不出地震中有多少人为了自己逃命而不去救助,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一个有理性的人,灾难来临的时候首先想到救助自己,竟然成了十恶不赦的行为?我们又凭什么认为如果范跑跑救了别人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就是高尚的,如果救了自己的孩子而没有救别人的孩子就是可耻的?同样是性命,为什么一个就高尚了一个就可耻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想着牺牲自己去救助别人,也许就没有人能活下来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就像很多年前我们一直鼓励小学生去见义勇为一样,多少年后,我们也发现盲目去鼓励见义勇为未必是一件好事。
地震中,有多少人选择了先救自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不能说,只有范跑跑做了这样的选择,也不能自欺欺人的说,只有范跑跑有这种想法,更不能狭隘的认为做出这种想法和行为的人就天理难容。
谁都可以高尚,但谁都只能要求自己高尚,换句话说,谁也没权力要求别人和你一样高尚,更没有权力鄙视一个你认为不高尚的人。我们被英雄感动崇拜英雄甚至需要英雄的时候不代表我们就有资格唾弃不愿意英雄的人。
范跑跑之所以挨骂是因为他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不是每个人在最危险的时候都选择了舍己为人的,只是,大部分人对自己的选择保持了沉默,而网络呼天抢地的去批判一个说出真实想法的人,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很小的恶都会被放大成很大的恶,这就是网络没有理性的一面,躲在虚拟的世界里假扮清高。
当不成为英雄是一件万恶的事情时,我们已经失去了自由和理性。
作为北大高材生且毕业回乡工作的高中教师发表这样的言论容易引起关注。在以德治国的年代,对道德的过度强调容易引起人们评价标准偏离,可在网上查到范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这也是受到校长百般保护的原因,在此向时任校长致敬。
范老师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人问他作为北大的毕业生为什么选择回乡当一民老师,他的回答是“给学生传播爱的观点,自由理念,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范老师是一名会讲真话的老师。请问,作为一名普通人,本能就是逃生,谁还会把所谓的道德付诸行动。只可惜范老师清清楚楚讲了出来。而其后的一切网络批判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对范老师的道德绑架结果。
法律是最低限的道德,一个人只要遵守法律就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对“范跑跑”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道德绑架事件,一个公平的社会是不允许用道德绑架别人的。“范跑跑"虽是个老师,但他也是普通人,他有求生的本能,任何把教师刻意打上道德标签都是恶意的。
十多年前范老师三十多岁,是一个尖锐、直拗而正值的人,却因一句话得到了懦弱、无耻、缺乏责任心等评判。这是不公平的如果那是特定的产物时代,现在已经过去数十年,希望国民的认知水平已经进步。
十多年前那些恶意满腹,希望以批判他人获得关注的网民如“五岳散人”等能够反省醒悟,从心底给范老师说一声对不起,十多年前的我们都错了,是应该醒悟了。同时也希望这个社会重新反思这个事件,十多年前的中国强调英雄,强调的是道德社会,,今天的法制中国强调制度,更强调个体,这是法制社会的进步体现。
今天的教师道德绑架苟延残喘,还没有摆脱职业的命运,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更像是“范跑跑"事件的延续。
为了保护学生,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最后四个学生成功获救,而他却离开了人世。除此之外,什邡市前底镇龙居中心的向倩老师,在地震中身体被砸成三段,还紧紧地将三名学生环抱于胸前。映秀小学的四年级语文老师严蓉,在救出13名学生后也因公殉职,留下仅有1岁半的女儿。
诸如此类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而与这些为学生付出生命的同仁相比,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的范美忠老师却被骂上了热搜。
范美忠于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在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后又在深圳、重庆、广州、北京、杭州等地从事教育或媒体工作。当大地震发生时,他供职于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据事后学生描述,地震发生时,范美忠正在学校上语文课,课桌轻微地晃动了一下。
范美忠根据自己对地震的了解,认为这只是轻微的地震,所以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说完,教学楼就猛烈地摇晃起来。范美忠瞬间反应过来,这是“大地震”!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向楼梯冲去。
后来他才发现,他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过了好一会儿,学生们才陆续赶到了足球场,他也参与了组织学生疏散的工作。
因为他丢下学生逃跑的事很不光彩,所以一些人便将此事捅到了网上。迫于网上舆论的压力,范美忠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范美忠细致地描述了他在地震中所做的一切,以及之后的心路历程。
其中最引起网友群嘲的观点便是:“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此言一出,在网上和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都称其为“范跑跑”。
很多媒体和个人都对范跑跑的行为进行了点评,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范跑跑拉低了国人的道德底线,一位博主更是在博客中犀利地指出:“
范美忠可耻并不在于地震时他的临阵脱逃,而在于他逃生后对于自己懦夫行为的大肆宣扬。
之后,人民网论坛也发表评论《范美忠给国人出了个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讨论普通人在生死面前,是否可以拒绝道德绑架。
那在汶川地震后,范美忠过得如何呢?
由于他发表了不当言论,所以教师资格证被取消,与他签订合同的都江堰市光亚学校也将其解聘。
后来一家教育公司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聘请范美忠担任该公司的潜能开发研究院人文素质讲堂讲师。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5范跑跑事件看法800字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